臺島資訊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從不對人談1949年起義

時間:2010-11-29 11:11   來源:楚天都市報

  核心提示:跟父親在一起生活這麼多年,我從來沒見到他跟什麼人講當年起義的過程,儘管裏面肯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不管外界是讚美也好,批評也罷,他頂多是笑笑,既不解釋,也不反駁。

  本文摘自:《楚天都市報》2010年5月4日第B09版,口述:盧國梅 主筆:李菁,原題:《最後的“雲南王”盧漢》

  他用智慧和謀略,遊走于各方勢力之間,韜光養晦,最終選擇起義。

  1945年12月1日,盧漢取代龍雲,成為新一任雲南省主席,也是繼蔡鍔、唐繼堯、龍雲之後的第四代“雲南王”。相比于活躍的龍雲,盧漢一生謹慎而低調。早期的盧漢似乎也樂於在龍雲的光環下默默幫他征戰南北。而在龍雲被驅逐出雲南之後,盧漢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遊走于各方勢力之間,壯大自己的實力,最終成功地謀劃了起義事件,投奔了新政權。

  作為盧漢唯一的女兒,盧國梅曾被外界想像過的是優裕的“彝族小公主”的生活。但實際上,在父親自食其力的樸素要求下,她的人生道路,是一個標準的“紅旗下長大的”新公民的生活軌跡。

1945年8月23日,中國代表慶祝芷江受降成功。(左二為盧漢)

  輔佐龍雲,英勇滇軍

  提起“雲南王”,大家首先會想到的人物是龍雲。從1927年到1945年,龍雲在雲南整整統治了18年;而在龍雲離開昆明後,父親盧漢出任雲南省主席,所以也有人稱他是繼蔡鍔、唐繼堯、龍雲之後,第四代“雲南王”——其實也可以説是最後一代“雲南王”。

  不過父親的人生軌跡的確與龍雲密不可分。兩人都出生於地主之家,很早就結伴從山裏出來闖蕩天下。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父親和龍雲正式投入滇軍。不久,兩人進入雲南講武堂第四期學習。龍雲學騎兵科,父親學步兵科。1914年,父親從講武堂畢業,分配到滇軍任少尉見習排長,開始了他的職業軍人經歷。雖然是並肩作戰、一道打天下的戰友,但父親與龍雲間難免産生摩擦和矛盾,這也使得他們的關係複雜而微妙。

  龍雲上臺後,提出“廢師改旅”的整頓軍隊辦法,用了很多自己的親信,引起父親及張衝、張鳳春等師長的反對。1931年3月11日,父親和3位師長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兵變,龍雲措手不及,只好以回昭通掃墓為名離開昆明。但龍雲走後,這4位師長反而沒有了主意,慌了手腳,無法善後,幾天后,只好又把龍雲請回來當省主席。龍雲起初以“以下犯上”罪名把他們扣押,消了氣之後又把父親給放了。

  回首上世紀30年代,中原大地軍閥混戰不斷,而雲南則相對安定穩定。龍雲在雲南站穩腳跟後,利用這個優勢,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整頓和改革,建設“新雲南”,使地處邊疆的雲南成為民國時期一個引人注目的省份。在此期間,父親不但幫助龍雲處理省財政一些問題,也在軍政大事上為龍雲出謀劃策,是龍雲最重要的助手和事實上的雲南第二領導人。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在南京國防會議上,龍雲慷慨表示“滇省將盡地方之人力物力”,出兵20萬,參與抗戰。不久,滇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60軍,由父親任軍長。9月9日,60軍在昆明南郊巫家壩機場舉行誓師大會,出征抗日。

  60軍的裝備和人數,尤其是兵員素質甚至超過了國民黨的嫡系部隊。滇軍的很多人都是彝族同胞,他們特別善戰,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後退。

  60軍浴血臺兒莊最慘烈的戰鬥,就是禹王山攻防戰。禹王山不過是座只有300米高的小山頭,但因為這座小山地處魯南大平原上,登上山頭便可一覽無遺地俯瞰60軍陣地,湯恩伯部隊大潰退時,禹王山被日軍戰領,這對60軍各部構成了極大威脅。4月23日,父親下令奪回禹王山。他們在敵人密集的炮火攻勢下強渡運河,向禹王山發起猛攻,日軍瘋狂抵抗,一時敵我難辨。

  徐州會戰以後,滇軍名聲大振。不久,60軍改編為第30軍團,之後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先後參加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及贛北戰役。1940年,日本佔領越南北部,危及雲南大後方,蔣介石委派我父親為滇南作戰軍司令,調回一部分滇軍防守中越邊境,父親圓滿完成任務,在5年中沒有讓日寇越雷池一步。抗戰後期,父親升任第一集團軍的總司令,軍銜升為上將,與他身份相同的幾個集團軍總司令,都是蔣介石的嫡系、出身黃埔的正規軍,父親是滇軍出身,又是少數民族,能站到那個位置,也表明相當不簡單。父親也是一員福將,打了那麼多年仗,而且他每次都衝在前頭,這麼多年只是手指頭擦破一點點傷。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