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全世界的共通語言。倫敦、紐約、羅馬、巴黎、吉隆坡、新加坡、胡志明市、香港、上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不管是黑咖啡、白咖啡、貓屎咖啡,還是越南咖啡、哥倫比亞咖啡,抑或義大利濃縮咖啡,喝上一杯,無論多匆忙的人,都能稍稍停頓,休息一會兒。
喝咖啡,很多時候,環境、氛圍比本身口感更重要,喝的正是那種綜合的感覺。在臺北,一种老屋尋咖的潮流正在興起,我們不妨走街串巷,遁入百花深處。
據當地文化達人介紹,臺北的老屋,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地方:一是臺北火車站周邊以及向北一直延伸到大稻埕附近;一是大名鼎鼎的“康青龍”、“溫羅汀”一帶。這兩個地區的老屋性質不同,前者多為商業建築,因此多貼近大馬路邊,例如迪化街、延平北路;後者則多是原日式木造平房,多隱身巷內,有大隱于市的意境。另外還有一些分散的老屋,分別在關渡、北投、陽明山等地區,它們大部分與“溫泉”有關。我們此次遊覽的主要是“康青龍”、“溫羅汀”,特別是改造成咖啡館的幾間。
“玻璃屋”美輪美奐
溫羅汀地區是臺北著名的人文巷,由於緊鄰臺灣第一高等學府臺灣大學,佔地利之便,這裡書店林立,既有連鎖者如誠品、金石堂,也有許多有特色的獨立書店,以及少不了十分適合文青小資出沒的咖啡館。
“滴咖啡”隔著新生南路與臺大校園相望。差不多在三年前,這裡還只是一間有些破敗的日式平房。然而在設計師的巧手之下,蛻變成一幢美輪美奐的“玻璃屋”,許多人除了因聞到咖啡香拐進屋內外,更是被玻璃屋的獨特外貌所吸引,流連忘返。
原本日式平房的隱蔽低調與落地窗的亮敞在這裡組合得恰到好處,整個木屋的結構透過玻璃可以從外面一覽無遺。咖啡屋的正面可以看到連成一氣的烘豆設備、外帶區以及靠窗的吧臺座位。外帶區的外層間隔著使用盛裝咖啡原豆的麻袋,內用桌上放著金登臺搖曳著燭火,透過紅色玻璃,窗裏窗外相呼應,在夜晚發出一種與咖啡香同樣令人著迷的氣息。
“冰滴咖啡”是該館的特色飲品之一,其製作過程需要耐心等待,從幾個小時到一個晚上不等,然而這是值得的,其口感和香氣都是咖啡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