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1日刊載在臺求學的大陸交換生林憶夏的文章,作者抱著一顆希望認識臺灣,找尋自身的態度,利用對臺灣的初步了解,給讀者呈現了臺灣的生活。
文章摘編如下:
來臺灣一個月了,有當地的同學不解地問我,你明年6月份就要碩士畢業了,怎麼現在還來這裡?當大陸的同學忙著畢業論文開題、找工作以及談婚論嫁,焦頭爛額並不亦樂乎,我卻一個人屁顛兒屁顛兒地翻著墻過來了。那墻上分明貼滿了大字報,上面寫著“就要畢業的人了,該幹嘛幹嘛去!”
畢業論文寫完了嗎?沒有。
工作有著落了嗎?沒有。
談對象了嗎?沒有。
對啊,那我來這裡幹嘛?!
可是我找不到不做的理由。
小時候對她的無限好奇和嚮往,就在書本裏用著重號畫過。不僅僅是那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因為常常聽外公提起對岸住著的祖輩親戚。長大後,經過數不清的偶像劇的欺騙和文藝電影的熏陶,對她的熱情有增無減。最重要的是,人生走過四分之一的時候,老天又突然丟給我一個臺灣爸爸。
有經歷過才有發言權
所以幾個月前,正在北京實習的我,得知學校赴臺交換生甄選的消息後,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革命戰士赴殺場般毅然決然。到底她是藏在旅歸親友們的各色伴手禮裏的驚喜,還是喧喧鬧鬧的新聞報道和綜藝節目上的模樣?有經歷才有發言權。
也許正是因為我的這股殺氣,使我最終得到了這次自認為十分寶貴的機會。飛機越過海峽的時候,華燈初上,我在臺北的城市上空,居然矯情地擠出了幾滴眼淚。
前幾日讀到平路的文章《陸生眼中的“孤島”?》,乍一看標題便嚇了一跳,何謂“孤島”?這麼説,我也不幸流竄到這座“孤島”上了?
不然,而我看來,“孤島”不“孤”。這個世界紛繁而複雜,從來就沒有“你是孤獨的,而我不是的”這樣的絕對對立。如果説大陸的人碌碌而活,嬉笑怒罵,但你不能阻止我的斥責,就像你不能阻止這背後的愛一樣,只是墻外的人看不懂。臺灣又何嘗不是?每個相對獨立的社會體又何嘗不是? 若真的有,那也就只有“大孤島”和“小孤島”而已。
而關鍵是,墻內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