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7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看臺灣-年輕資深臺幹的告白》,高雄“80後”臺幹講述其在大陸工作的種種際遇。
文章摘錄如下:
因為採訪的關係,我認識了來自臺灣高雄的“80後”章厚宇,從學生時代相識,直到不久前再度聯絡才發現,他已是一名在大陸的時間遠比在臺灣多且深嘗人生苦樂的“資深臺幹”。對於這些年來,“臺幹”這一稱呼帶給他的種種際遇,小章頗為感慨。
登陸才關心臺灣政治
小章從臺灣參加完“五都”選舉投票回到廈門。小章説,像他這樣專程回去投票的年輕人,始終是不多的,臺灣的年輕人被稱為“政治冷漠”的一群,很多時候,政治人物還是他們惡搞的對象。小章以前在臺灣唸書時,也從不關心大大小小的選舉,“反倒是到大陸工作後,才慢慢有點投票的心情”。
剛來大陸時,小章的很多同事、朋友都很喜歡詢問他關於臺灣的事情,特別是政治選舉類的。他發現,大陸的朋友比他還熟悉他的家鄉臺灣,各種選舉也講得頭頭是道,這點讓他感覺有點丟臉,此外,他也注意到大陸人對臺灣的印象有時跟自己了解的有出入,“既然是臺灣人,就有義務告訴他們真實的臺灣是什麼樣的”。因此,小章開始關注起臺灣的政治新聞來,“離開臺灣後,視野變得更廣闊,反而有點重新認識臺灣的感覺”。
“臺幹”這個稱呼,小章花了一些時間才慢慢習慣。“我最早上班的那家企業,規模很大,臺灣人都在做管理職務,經理層級以上基本沒有‘陸幹’。入職時別人介紹我,開口就是‘臺幹’章某某,像標簽一樣。”
7、8年前,很多臺企的‘陸幹’和‘臺幹’涇渭分明,連吃飯都不在一個餐廳,交往也是臺灣來的一堆,大陸當地的一堆。“很多‘臺幹’帶著太太來大陸工作,配有專門的廚師。看上去‘臺幹’處在一個被人抬高的位置。”
小章認為,早期的“臺幹”更像是“特權階級”的代名詞,層級比大陸同事高,待遇也更好。對於“臺幹”標簽,小章並不“享受”,“人都到大陸來了,還要強調自己是臺灣人,覺得有點奇怪”。
很享受在大陸的生活
近年“西進淘金”的臺灣年輕人越來越多,小章説他很高興發現,“臺幹”與“陸幹”之間那條若有若無的“小水溝”,慢慢不見了。
“臺灣叫‘七年級生’,大陸叫‘80後’,其實兩岸這代年輕人的成長背景很類似。大陸的同事能力很強,大家溝通起來幾乎毫不費力。”小章還跟我聊到,現在很多臺企的中層都不再是清一色的“臺幹”,“陸幹”做到經理層級的也越來越多。“現在提到‘臺幹’、‘陸幹’,大家內心的觀感肯定跟以前不同,這些稱呼的內涵其實一直都在變化。”
小章到大陸已經6年,來廈門也快2年了,日常生活跟大陸的同齡人已沒有太大差別。“以前都上PTT,現在每天刷天涯。”
小章笑稱,只有在回去投票的飛機上,才感覺到自己的家在臺灣。“我很享受這邊的生活。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
低調的小章稱自己並沒有特別遠大的理想,“‘臺幹’蠻好的呀,在大陸這邊發展還不錯,不少在臺灣的朋友也都有來大陸發展的打算”。(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