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大陸人看臺灣:遊阿里山想到家鄉的小火車

時間:2011-07-06 15:37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7月5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看臺灣-遊阿里山想到家鄉的小火車》,來自東北的作者講述其不久前赴臺灣阿里山的一次“小火車之旅”,詳細了解了阿里山小火車的古跡修復與再利用,以及其獨特的鐵路文化,這也讓作者重拾當年乘坐家鄉小火車的陳年舊事。

 

  文章摘錄如下:

  我們團從嘉義車站乘小火車到沼平站,展開阿里山之旅。坐在原木椅上,彷彿回到過去。一路上,人們對擎天的神木、壯觀的雲海稱奇,為滿眼的翠綠,山間的清香陶醉。更為“之”字型“回道”驚嘆!

  古跡修復與再利用

  導遊介紹説,阿里山小火車是臺灣人本著“古跡活化與再利用”的做法才延續下來;就是把殘破的鐵路、車站維修,把車頭按原貌修整,依其自身特性賦予文化生活功能。這也是臺灣人以西洋結合本土而形成的文物保護思路。

  臺灣光復後,阿里山上的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已被砍伐殆盡,徒留小鐵路。實際上,這條百年“高齡”的鐵路“多災多難”曆盡滄桑。被數不清的颱風暴雨、泥石流摧毀過,也被地震損壞過。但對被破壞的鐵路,導遊説臺灣從沒放棄維修,例如把25號蒸汽車頭改為柴油引擎,讓黑色蒸汽老車重新上路,不僅“銜接”了歷史,還不冒黑煙更環保了。更名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後,這輛運木材小火車蛻變為阿里山遊覽車,供人體驗阿里山風情,如今旅遊興盛又帶旺了小火車。

  聽導遊説“古跡活化與再利用”的方法讓小火車銜接了歷史。我想起東北家鄉伊春林區也有連接五營、南岔,郎鄉的小火車。當年,我爸爸就坐小火車上、下班。我長大後也坐過那輛蒸汽機小火車。

  那條鐵路是1937年日本統治時期“伊春署”為日本掠奪木材興建的。1949年後就擔負著運木材又運人的“客貨混載”任務。後來,隨著公路的貫通,小火車客貨逐年減少,後來就無人問津了。

  鐵道文化銜接歷史

  到了1990年後,森林鐵路和小火車被擱置,任其淪落風塵。如今,在郎鄉還有一段鐵路和兩台蒸汽機車及4節車箱供蒸汽機車愛好者拍攝。

  前幾年,五營森林公園為填補歷史空白和滿足遊客需求,買了6台“無軌觀光小火車”供遊人遊覽。一家電影公司在家鄉拍電影《小興安嶺深處》時,因主要道具是“森林小火車”而購進一輛蒸汽機車和車箱。還修建“森林小火車站”,鋪設了可供森林小火車正常行駛的鐵路。

  相比之下,若我家鄉也“對鐵路及時維修”,也“把小火車頭按原貌修整”,也“依其自身特性賦予文化生活功能”。那麼,拍電影就不必去購買蒸汽機車和車廂,建森林小火車站,鋪森林鐵路了。更沒必要用買來的“無軌小火車”供遊人乘坐,讓遊人坐在“無軌小火車”上去尋找遙遠的“有軌小火車”那種感覺了。

  這次阿里山小火車之旅,讓我重拾當年自己乘坐家鄉小火車的陳年舊事,更讓我心情變得複雜。(趙麗芹)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