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古道位於苗栗公館鄉的出磺坑與大湖法雲寺之間,全長1.8公里。古道起點原位於開礦小學的後方,越過金童山鞍部,抵達法雲寺山腳下的彼岸橋。後來因法雲寺的興建,古道才改走成今日的路線。
出磺坑古道的登山口就位於出磺坑城隍宮前的開礦小區岔路口。城隍廟一般都設立於縣治所在地,出磺坑卻有城隍廟,這與此地特殊的歷史有關。出磺坑是臺灣地區最早發現石油及開採的地方,因此設有城隍廟以鎮守地方。
出磺坑,舊稱“硫磺窟”,由於早期民眾不認識石油,看見地上冒出硫磺色液體,誤以為是硫磺,而稱這裡為“硫礦窟”。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客家人邱茍來此開採石油,開啟了臺灣地區開採石油的歷史。光緒3年(1877),清廷將油井收歸官辦,並自美國進口頓鑽鑽機一部,日産煤油(石油)一千五百斤,硫磺窟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口頓鑽的現代油井。
劉銘傳出任臺灣巡撫後,光緒13年(1887)在苗栗成立煤油局,並將硫磺窟改名為“出磺坑”。出磺坑歷經清朝、日治時代的長期開採,石油礦脈已經枯竭,但目前仍為臺灣“中油”公司的天然氣的生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