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南投杉林溪:沉靜中領悟堅韌

時間:2011-04-22 13:15   來源:人民日報

 

松瀧岩一景。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位於臺灣南投的杉林溪,地如其名,有高大筆直的杉樹,有鬱鬱蔥蔥的森林,有潺潺流過的溪水。仿佛造物主特別眷顧,杉林溪還有四季變化的繽紛花海、時隱時現的雲霧山嵐。然而,身處寶島臺灣,註定了杉林溪不是藏于深閨、純潔無瑕的少女,更似飽經世事、堅韌沉靜的婦人。

  薄霧雲嵐 如入仙境

  作為“阿里山後花園”,杉林溪確有“後花園”的避世與清幽。山路蜿蜒,抵杉林溪,需經“十二生肖彎”——以十二生肖命名的12個180度大轉彎。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道路越險峻,風景越奇麗,向欣谷、安定隧道、迎風堡……觸目是不盡的林海,耳邊不時傳來清脆鳥鳴,朦朧的薄霧與山嵐,更令人如在仙境、如在畫中。

  與阿里山相比,杉林溪多了水,也就多了靈氣。進入杉林溪森林生態度假園區,沿山間小路前進,就可到達松瀧岩。松瀧岩是個天然岩洞,壁上懸挂鐘乳石,壁隙滲出清冽泉水,洞外則是奔流而下的瀑布。臨瀑布而站,但覺水花四濺,清涼撲面。另一條長百餘米,氣勢壯觀的青龍瀑布,遊人無法近距離觀賞,只能遠望其飛湍雄姿。

  杉林溪以林聞名,既有高大挺拔的杉樹,也有散發天然香氣的檜木。豐富的森林資源形成了山中小氣候。沿森林步道迤邐而行,不但可以盡情呼吸清新的空氣,更可感受忽陰忽晴的奇妙天氣。雲朵仿佛頑皮少年,忽然挾濛濛細雨而來,忽而一片澄澈,萬道霞光。

  入夜的杉林溪是寧靜的。清涼的山風中,仰望無邊星空,肉眼就可看到銀河、北斗。生態園區的工作人員引用蘇東坡《前赤壁賦》中的名句介紹此情此景:“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雖説地易時移,清風與明月卻古今同一。

  牡丹爭艷 四季繽紛

  清明過後,杉林溪姹紫嫣紅的牡丹吸引不少遊人。每年3月中至5月初,是杉林溪的牡丹季,6000余株牡丹綻放,小如手掌,大如人面,令人驚艷。

  牡丹屬於溫帶植物,亞熱帶的臺灣本不適宜栽種。杉林溪拜海拔1600米所賜,終年涼爽,夏季也只有20攝氏度左右,才能種植牡丹。當然,杉林溪的牡丹是外來品種。杉林溪遊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紹坤介紹,他們1983年自日本引進100多棵種苗,經20多年培育形成今日之規模。

  今年3月,一場關於牡丹的發展論壇在杉林溪拉開帷幕。論壇上,杉林溪森林生態園區的工作人員,與來自河南洛陽的代表就牡丹發展的歷史、現狀,栽培技術、管理措施及雙方合作前景進行了探討。陳紹坤説,希望可以直接從大陸引進牡丹,“那麼就真的可以説洛陽牡丹在臺灣盛開。”

  杉林溪四季花事不斷。早春2月是山櫻、杜鵑爭艷;4月,除了富麗的牡丹,還有嬌羞的紫藤成串綻放;6月至10月則是波斯菊、繡球花的天下,7月高峰時,整個杉林溪有超過10萬朵的繡球花競相開放,如滿天繁星,照亮整個山谷。

  天災難幸 浴火重生

  引種奇花異卉,是杉林溪不斷尋求突破的努力之一。杉林溪多年前是個伐木場,原名“溪頭”。日本神廟最愛檜木,日據時代臺灣很多檜木林遭遇浩劫。杉林溪大片原生檜木被砍伐後,人工種植了杉樹,才有了“杉林溪”之名。

  在杉林溪“天眼步道”附近,有一棵紅檜的粗大樹樁,細數年輪,應有4000多年的樹齡。杉林溪的旅遊介紹中還有另一棵神木——3000多年的竹溪神木,至今枝繁葉茂。據一位90高齡的伐木工人所言,當年凡想去砍這株神木的人都會腹痛不止,直到斷了砍樹念頭。傳説無從考證,但這棵神木得以保存完整卻是事實。

  雖不是熱門景點,杉林溪每年遊客也曾達到70萬人。不想,1999年“9?21大地震”重創臺灣,杉林溪必經的隧道被毀損,被迫封閉4年。直到2003年9月1日,安定隧道通車才重新開園。

  2009年,“八八水災”再次重創臺灣。阿里山進山道路被沖毀,杉林溪積水4米5,漫過吊橋,至今可以看到從山上衝下來的巨大漂流木。陳紹坤介紹,那次杉林溪僅花了2000萬元新台幣重修,“幾乎不算災害。”

  不想,阿里山道路阻斷,意外成就了杉林溪,這座“後花園”遊人漸漸增加。目前達到一年50萬人次,其中大陸游客約有5萬人次。今年6月,杉林溪生態旅遊中心將正式掛牌,成為全臺灣第一個將生態旅遊與環境連結的重鎮,可以預料,杉林溪恢復榮景指日可待。

  不過40年時間,杉林溪就經歷了起起落落。天災難幸,幸運的是杉林溪沒有絕望和頹廢,反而積澱了智慧和力量。(本報記者 孫立極)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