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吃碗牛肉麵你就會愛上臺北

時間:2010-07-02 10:28   來源:人民日報

臺北的“天價”牛肉麵 新華網 資料圖片

    初來乍到,很多臺北人會請你吃牛肉麵。不要以為這是輕慢,臺灣首富郭臺銘“梅開二度”時婚宴的主菜之一是牛肉麵;海協會長陳雲林首次率團訪台,下榻的圓山大飯店特別招待他牛肉麵;臺北市長郝龍斌為上海市長韓正舉辦接風宴,也端上了牛肉麵。郝龍斌更大力推介:“吃碗牛肉麵,你就會愛上臺北。”

    毫不誇張地説,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牛肉麵。不算大陸,就是臺灣,從南到北,隨處可見牛肉麵館。不過,牛肉麵的確是在臺北被推上了閃光燈聚焦處——從2005年開始,每年入秋,臺北國際牛肉麵節便拉開序幕。這場熱鬧的嘉年華活動,可以持續三個月。其間,大廚飆技,家庭主婦也端出自己的烹制秘方與眾分享;老饕垂涎,專家、評委邊嘗邊評;觀眾、過客則有機會大啖風味各異的牛肉麵。不是人人會做,但是人人能吃,牛肉麵節的人氣想不旺都難。

    據一位國民黨籍民代透露,牛肉麵節背後有一段趣事。幾年前,時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與時任桃園縣長朱立倫一起閒聊,不知怎麼談起牛肉麵,兩位國民黨重要人物“杠”在一起。朱縣長説中壢的牛肉麵最“讚”,馬市長搬出臺北的牛肉麵比拼,最後“杠”出了舉辦牛肉麵節的創意,誰輸誰贏場上見分曉。實際上,關於牛肉麵的討論並不特別。“哪家牛肉麵最好吃”可以算是臺灣永不過時的話題,如果一桌子人萍水相逢、沒話寒暄,一個好辦法就是談談最棒的牛肉麵,保證人人都有興趣聽,也都有話講。

    一般而言,好吃的牛肉麵,面、湯、肉都有講究,面要柔韌適度,湯要香濃而不混濁,肉要飽滿多汁、入口即化。但每個人口味偏好不同,再加上,全島星羅棋佈的牛肉麵館——目前僅臺北市就有幾千家,雖然同是用面、肉煮制,風味卻不盡相同。據説,牛肉麵在臺灣興起于上個世紀50年代,從大陸遷臺的老兵,因思念家鄉開始製作牛肉麵。不同地域的老兵,不約而同在牛肉麵中添加了自己的家鄉味。於是,西北麵食融入了上海紅燒、廣東煲湯乃至川菜辛辣。其後,隨著時代變化,又增加了諸如養生等新概念,口味就更加豐富。

    或許緣于這樣的歷史背景,很多知名牛肉麵館的名字都有點俗,比如郭臺銘婚宴選用的“老董牛肉麵”,曾經在牛肉麵節奪冠的“洪師傅面棧”,高雄市府旁邊的“大牛牛肉麵”……不僅如此,今天,儘管超豪華牛肉麵每碗賣到萬元新台幣(約合2000元人民幣),製作過程之繁瑣可以類比于《紅樓夢》中的雞油茄幹,最為食客津津樂道的卻常是那些簡陋的家庭店——一碗80元至120元新台幣不等,所售除了牛肉麵只有幾樣小菜,有的店甚至只有板凳、沒有餐椅,高峰時,老闆的未成年子女都要幫忙擦桌、端面。別小瞧這些只賣牛肉麵的小店,他們中的佼佼者,可能已經賣了幾十年。

    是什麼使他們長盛不衰?看到一位留學在外的臺灣網友的文章:“肚子餓又一個人時,往往都是牛肉麵陪我們度過那一晚餐。吃到最後,熱氣沖天,一定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將上述都清得乾淨,得回一個淋漓之後重生的自己……牛肉麵就是一個設計成不讓人刻意記得的産品,它永遠是這麼謙卑的在角落,但我們偏偏就是常心中浮起一個念頭:‘嗯,我想,吃,牛肉麵。’”

    坐在擁擠的小牛肉麵館,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通常餐廳都有相應的消費階層,此地例外。大口吃麵、喝湯鬧得滿頭是汗的,既有販夫走卒、青年學子,也有企業巨頭、高級官員。仿佛在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牛肉麵前,金錢與地位都化為無形,所有的腸胃都一樣平凡。或許這才是牛肉麵讓人唸唸不忘的理由。最初做面的人和面、煲湯、燒肉,一絲不茍,追尋的是家鄉的味道;很多吃麵的人,一筷面、一口肉、一勺湯,送走了饑餓、孤單乃至低落的心情,小小的牛肉麵才余味綿綿、余思悠長。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