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的“資深”燈塔

時間:2010-05-11 09:20   來源:福建日報

臺灣燈塔展館裏的燈塔模型

  臺灣第二大海運公司——陽明海運公司在海邊有一座海洋藝術館。這座建築物是191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時建造的。館內的二樓就是臺灣燈塔展館。

  臺灣四面環海,東臨太平洋西接臺灣海峽,鄰近海域有8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由於沿海地形複雜、天氣多變,因此從清朝光緒元年開始,為增加往來船隻的安全,便在諸多危險海域建造燈塔。目前臺灣一共有34座燈塔,因為複雜的歷史原因,臺灣燈塔可以説都很“資深”,有清朝時建的、有日本建的,還有臺灣人自己建的。

  象臺灣最南端的鵝欒鼻、西南端的高雄、安平以及中西部的漁翁島和北部的淡水燈塔都是最早建設的燈塔,均為清政府所設。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在被日本統治時期,也建設了不少燈塔。但因二次大戰,許多燈塔被炸毀,能發光的燈塔所剩寥寥無幾。1946年以後,臺灣開始積極整修原有燈塔,臺灣澎湖地區的沿海燈塔及燈桿全面逐漸恢復燈光作業,並依據航運需求不斷擴建與改進,目前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臺灣的燈塔也都配備了無線電標桿等先進設備,使得燈塔功能更加完備。

  媽祖燈塔是臺灣燈塔之一,它不僅是臺灣漁民的海上燈塔,也是他們的心靈依靠。面對驚濤巨浪的討海生活,媽祖成為人們心中戰勝大自然的一種精神力量。

  在解説員伶牙俐齒的介紹下,飛速挪動的解説棒在模型地圖上指指點點,點亮一座座分佈在島內各處的燈塔,原來燈塔不僅是往返船隻的領航者,其美輪美奐的造型也是視覺上的盛宴。

  解説員最後告訴我們説,因航海的需要,燈塔的建造遍及全球,各式各樣獨特的燈塔,屹立於山巔水邊,成為船舶的海上明燈,但隨著衛星導航技術的發展,燈塔助航的功能日益減弱,世界目前1400多座發光的燈塔,有很多已變成觀光勝地,或者作為彰顯地方特色的景觀。

鵝鸞鼻燈塔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