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速能達300公里的高鐵啟用,臺北到臺南也不過兩個小時。有了高鐵,城市人要到臺南透一透氣變得輕而易舉,我們早聽聞了臺南小吃的名氣,決定由臺北出發一天往返臺南,主要的目的就為了吃。
登上高鐵舒適的車廂,一路風馳電掣,兩小時後抵達臺南,南方總讓人感覺閒適,和南方聯繫起來的形容詞不外是慵懶、悠閒等字眼,朝南永遠是最佳方位,陽光永遠是乾淨而透亮的,輕輕地為滿目盈眼的稻田涂上一層油光,生命於是有了生命。
臺灣作家舒國治十分推崇臺南:全臺灣我最喜歡沒事玩他三兩天的城市,是臺南。因為它的市景最典雅,房子最怡目,街道最疏朗,再加上光色常最燦亮。四個“最”字,叫人到臺灣旅行,怎能錯過臺南。
臺南是一座小城氣息十分濃厚的城市,臺南人説的普通話帶有濃厚的閩南方言口音,皮膚更為黝黑,曬慣陽光的人總是特別熱情。
朋友知道我們要去臺南,介紹我認識一個當地人,二話不説,這個新認識的朋友就到高鐵站接我們,載我們到處找吃。
美味關鍵詞
陳家蠔卷
臺南小吃早聞名于全臺灣,小吃數目更是多達三四百種,由於物産豐富,養殖漁業發達,小吃店的競爭激烈,老闆不斷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全臺知名的度小月、安平蝦卷都是在臺南發跡的。小吃多的地方,吃相往往隨性,生活步伐往往慢悠悠的,正如街邊的流浪貓總在曬太陽,不像臺北的那麼神經質,永遠一臉防禦的表情。愛吃的人往往比較可愛吧。每個臺南人都收藏著自己最喜歡的小吃店,最好吃的魚皮湯、肉圓,問不同的臺南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美食指南也好,毫無準備也罷,在臺南只要把眼睛睜大,嘴巴張開,一次旅行的回憶就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安平區是臺南最古老的街區,舊名為“臺窩灣”,也是臺灣地名的由來,這裡保留了不少過去荷蘭人建造的古堡及閩南風格的民居和廟宇等,其中不少古厝還修復成小型博物館等,供遊客懷舊。延平老街上還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店家,以售賣臺灣蜜餞為主,朋友説這裡的蜜餞甜而不膩,採用古法製作,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我們逛了逛古堡,參觀了老街,盡了做遊客的義務,就開始了搜索美食行動。
味蕾綻放的第一站就是位於安平區的陳家蠔卷。毫不起眼的小店對面經常可見幾座堆積如小山的蠔殼,幾個大嬸戴著手套忙碌的剝蠔。大嬸嫺熟地用刀子把稠滑的生蠔挑出來,一看就覺得十分新鮮,可吃。50年來,陳家一直都以剝蠔賣蠔為生,老闆娘也創造出一道美食──蠔卷。由於蠔卷味道鮮美吃法獨特,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小店,名聲也傳播到臺灣各地,不少臺灣的電視和平面媒體都報道過這家小吃店。小店的菜式都以蠔作為主打食料,蠔仔酥、蠔卷等,最著名的蠔卷採用了新鮮的生蠔,卷成春卷的模樣,再炸至金黃,配以獨制的醬料,外脆內酥,特別爽口。我們也不敢點叫太多,因為得留著肚子給下一站。
美味關鍵詞
卓家手工魚面
回到臺南市中心,在老街區內像貓一樣地閒逛,城內有不少閩南風格
的古廟,包括孔廟、天后宮等。古都如鎮,還保留了不少尚未拓寬的橫街小巷,臺南著名的小吃很多,包括擔仔面,虱目魚湯、肉圓等,就深藏不露在這些小弄堂裏。
在民生街上閒逛就發現了卓家手工魚面,正如臺南的不少小吃店,這家專賣魚面的小店看似平平無奇,但卻經營了大半輩子,依舊食客不絕。每家小吃店都只售賣一種食品,經過多年的千錘百煉,哪有做不好的事?老闆娘由狗母魚製作出來的魚面完全不帶腥味,吃起來還富有彈性,小吃的分量不大,意猶未盡才有回味的空間。
府前路是臺南市的主要幹道,街上也有不少知名小吃店。福記肉圓據説是李安和王建民最懷念的臺南小吃店,我們也叫了一份來嘗試,肉圓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更像包子,上面淋了特製的調料。據老闆説:肉圓的外皮選用了優質的老米,蒸熟後就有更好的黏合度,內餡採用瘦肉,剁碎後要用機器不斷地攪動生肉,這樣不但能讓調味料入味,也讓肉質更有咬勁。
福記肉圓隔壁就是莉莉水果店,據説莉莉的老闆特別會選水果。店面沒什麼裝修,保留著臺灣傳統冰品店風格。我們在冰櫃前稍有遲疑,各種各樣色澤鮮麗的水果都有誘惑人的表情,真不知要怎樣點呢!掌櫃看出我們的疑惑,馬上推薦説:芒果吧,現在的芒果特別好吃呢。切片的芒果呈金黃色,入口還有淡淡的微酸,更能刺激芒果本身的香甜。簡單的水果,只要肯下功夫動腦筋,也能轉換成一盤生意。這些簡單而古樸,現在看起來甚至覺得有點過時的經營方式和理念,其實才足以和時間抗衡的吧。
美味關鍵詞
海安街喝咖啡
午後的陽光西斜,城市墮入了入夜喧鬧前的難得寧靜,咖啡時光到了。臺北的文藝青年朋友早提醒到臺南不要錯過到海安街喝咖啡。
看似古樸的臺南,近年來也吸引了不少藝術家和設計師定居於此,對此其實不難理解,藝術家總喜歡找個能好好生活的地方讓思緒沉澱下來,而溫暖的南方閒適的生活氣息就有安撫人的魔力。市中心的海安街這幾年就發生了不少“離奇”的故事。過去當地人一聽到海安街就大搖其頭,原本這裡規劃的地下街工程完工日期一拖再拖,據説連續換了三任市長都吃上官司,路兩旁的房子都已經鏟掉了一半,露出空洞的胸膛。一名由美國歸來的臺灣藝術家看見這閒置的現場,一路上的斷垣殘壁,就覺得這裡天生就是一個好展場,於是就號召更多的藝術家,在海安街上的破房子上創作各種各樣的裝置藝術和壁畫,現在已經成了街道美術館,也慢慢引起關注,吸引了不少人到這裡來開設咖啡館,其中一家名為二葉亭的咖啡館,內部空間上下一白,設計師是臺灣著名建築師劉國滄,可惜我們登門拜訪的時候剛巧是咖啡館休息的星期一。我們只好再找一處,要有露天的位置,能曬到5點鐘溫暖的陽光,對著不算忙碌的大馬路,一些晚上才開始經營的小吃店,開始為開檔做準備工作,亮起七彩繽紛的招牌,像一雙雙能蠱惑人的眼睛。(葉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