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臺灣業者把大陸觀光客當肥羊,這種殺雞取卵的惡劣行徑讓人無法茍同。
大陸游客在臺灣花蓮花了新台幣45萬元竟買到假貓眼石,經媒體報道後,不僅令臺灣寶石業者商譽大受打擊,也直接衝擊到其他名特産業者的生意,負面效應不容小覷。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旅行業者私下透露,類似事件其實層出不窮,之前花蓮就有一家寶石業者,因販賣偽劣産品被消費者檢舉後停業,馬上又“借屍還魂”,換了另一個招牌重新營業。
臺灣雖有旅行品質保障協會為消費者權益把關,若檢舉屬實,可將不肖業者驅逐;但畢竟品保協會是被動因應,除非消費者主動蒐證、檢舉,否則“不告不理”。在當地主管機關沒有主動稽查的情況下,消費者權益將因主管機關的不作為而受損。
開放陸客觀光之後,“觀光局”雖要求臺灣接待旅行社每日團費至少要80美元,但業者競相低價攬客,往往低於此數,不足之處要靠購物行程,遊客消費的抽佣來彌補,就是因為業者採取削價競爭,類似賣人頭的方式,才會衍生出這麼多的消費糾紛。
不可諱言的是,部分臺灣業者把大陸觀光客當肥羊,這種殺雞取卵的惡劣行徑讓人無法茍同,如果主管機關依舊不願意正視,沒有具體行動,臺灣旅行業者也鄉願以對,無異於共犯結構。臺灣原本一片大好的陸客旅遊市場,很快就會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