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神秘的量子生命》

時間:2016-08-18 07:48   來源:中國青年網

  [精彩文摘]

  小丑魚“聞出”回家之路

  在靠近菲律賓佛得島海岸的淺海中,一隻劇毒的海葵錨靠在一叢珊瑚礁上。在海葵招搖的觸須中,有一對橙白條紋相間的小魚。這種魚叫作公子小丑魚,正式一點的名稱叫海葵魚,學名是眼斑雙鋸魚或眼斑海葵魚。這對小魚中的其中一條是雌魚,它的一生比大多數脊索動物要有趣多,因為它曾經並不是雌性。像所有的小丑魚一樣,它出生時本是雄性,從屬於這群小丑魚中唯一的雌魚。小丑魚有嚴格的社會結構,一群小丑魚通常棲息在一隻海葵中,其中只有一條是雌魚。當這條小魚還是雄魚時,經過與其他雄性激烈競爭,它最終佔了上風,得到了與唯一的雌魚交配的權利。後來,一條鰻魚遊過,吃掉了雌魚。於是,在它體內休眠了數年的卵巢開始發育,它的睪丸隨之停止工作。原來的雄魚就這樣變成了魚群中的皇后,等待與下一條在競爭中勝出的雄魚交配。

  從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小丑魚是珊瑚礁中常見的棲息者,它們以植物、藻類、浮游生物以及軟體動物和小型甲殼動物為食。它們體型嬌小,色彩艷麗,又沒有脊突、銳鰭、倒刺或鰭刺,鰻魚、鯊魚等遊曳于珊瑚的捕食者不能輕易捉到它們。當受到威脅時,小丑魚主要的自衛手段是在宿主海葵的觸須間快速游動,這些海葵的觸須有毒,而小丑魚的鱗片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黏液,可以保護自己免於中毒。作為回報,這些艷麗的租客會幫海葵驅逐不速之客,比如前來覓食的蝴蝶魚。

  小丑魚真正變得家喻戶曉其實要歸功於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影片中,有人將小丑魚尼莫從大堡礁的家中一路劫持到了雪梨,它的父親馬林所面對的難題,就是找到自己的兒子。然而, 在實際情景中,小丑魚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憑藉自己 找到回家的路。

  每一隻海葵都可以為一小群小丑魚提供棲身之所。魚群中有一雄一雌兩條佔主導地位的魚,還有若干青壯年雄魚為了成為雌魚的配偶而激烈競爭。雌魚一死,為首的雄魚就會變性成為雌魚。這項特殊的本領叫作雄性先熟雌雄同體,可能是生命為了適應在凶險的珊瑚礁中生存而發展出來的能力。在唯一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魚死後,能讓整個魚群不離開宿主海葵就繼續存活下去。不過,雖然一整群小丑魚可以在一隻海葵中寄居數年, 這些魚的幼苗卻不得不先離開它們安全的家,隨後再踏上回鄉之旅。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