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去臺北》:臺北自由行私家指南書

時間:2016-08-09 08:44   來源:新華網

  推薦去處

  老街 大稻埕

  大稻埕

  臺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慶北路以西、西臨淡水河的範圍

  穿越一百年

  大稻埕,是臺北最老的街區之一,過去與臺北城、艋舺並稱為“臺北三市街”。

  之所以得名“大稻埕”,是因為這裡過去有一大片曬谷廣場。有過繁華,也有過沒落,若要細説這片街區一百多年的歷史,恐怕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如今,這裡依然有料,值得你用上一整天的時間,從頭到尾好好逛一逛。

  {日與夜}

  在大稻埕,首先看廟。過去臺灣人早上務農前,先要向家裏和廟裏供奉的神明上個香,拜一拜,祈求一天順利。所以,臺灣廟很多。臺北也不例外,一個大稻埕就有三座廟宇:霞海城隍廟、慈聖宮和法主公廟。

  霞海城隍廟是典型的“廟不在大,有神則靈”。小小一間廟,一百多年來不僅是大稻埕地區的信仰中心,而且聞名海外。廟裏的主神是城隍爺——守護城市的神,地位相當於縣市長。此外,廟裏供奉的城隍夫人、八司官以及月老等神像,巔峰時期曾多達六百多尊,成為臺灣神像密度最高的廟,是為一景。不過,許多信眾來這裡是為了求姻緣,傳説很靈驗,而廟裏那尊手拿姻緣簿、肩披紅線的月下老人,也因為香火興旺,原本一把白鬍子被熏成了黑鬍子。

  慈聖宮供奉的神明則更像保護整個社區的大家長。過去大稻埕的居民一大早就會到廟裏上早香,與媽祖娘娘打聲招呼,開始一天的生活,順便就近吃個早飯,於是發展出這一帶的早市。

  慈聖宮前的涼州街是臺北最早,也是少數僅存的臺式Brunch 聚集地。這裡的小吃攤大多有幾十年的歷史,許多老臺北人都會來這裡尋找兒時的美味,豬腳、肉粥、毛蟹、切仔面……應有盡有。舒國治推薦的葉家鹹粥(見第一章《貪食紀》)就在涼州街早市上,又比如“賣面炎仔金泉小吃店”的切仔面,這類口味清淡的小吃,很適合作為一天的第一餐。

  早市通常到下午四五點結束。大稻埕的各種店舖也漸次打烊,晚上七八點,街上就沒什麼人了,連7-11 這種24 小時便利店也會關門,算得上大稻埕夜晚特有的風景。不妨在黃昏時去熱鬧的大稻埕碼頭走走,在淡水河邊可以看日落,也可以騎行,還可以去百藝廣場,聽街頭藝人唱歌。

  當你再次感覺到肚子餓的時候,延三夜市和寧夏夜市已經人聲鼎沸,最傳統地道的各色臺北小吃在等著你,不怕找不到好吃的,就怕你的胃不夠大。

  {老與新}

  街道兩側的老建築也是大稻埕最美的風景。尤其是迪化街一帶,匯集了巴洛克和現代主義等多種風格的建築。

  巴洛克建築17 世紀開始流行于歐洲,後來經由日本傳入臺灣地區,特點是帶有華麗的立體雕塑立面,多用紅磚和洗石子為建築材料,砌成華麗的山墻,帶有精緻的花草紋飾。其中,迪化街一段的“怡美”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

  相比之下,簡潔大方的現代主義建築在迪化街上數量更多,它強調水準的線條,重視線條的表現與比例的均衡。比如建於1917 年的“屈臣氏大藥房”,是臺灣第一座西藥房,在中藥行林立的迪化街上曾經是最時髦的店舖之一。雖然這座樓房後來因為火災,內部結構付之一炬,但立面和外墻保留了下來,經過十幾年的修復,如今還入駐了新的創意團隊,將之改造成融文化創意和生活美學于一體的“小藝埕”。

  將老屋改造出新貌的除了小藝埕,還有“民藝埕”。午後到小藝埕、民藝埕喝杯咖啡,或來一壺茶,最是愜意。順便再逛逛有設計感的個性小店,淘幾樣有臺灣特色的手工藝品。要是碰得巧,還可以在這裡看場展覽或聽個文化講座,也是一種享受。

  {南北貨}

  臺北許多街道皆以城市命名,在方位上也有呼應。迪化,是烏魯木齊的舊稱,而迪化街所在的大稻埕地區,恰恰也位於臺北的西北區域。在迪化街上,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南北貨。即便今天這裡已經不如臺北東區那麼繁華,但大部分臺北人還保持著過年去大稻埕置辦年貨的習慣。

  迪化街又分北街、中街和南街三部分。南北貨鋪主要集中在歸綏街至民生西路間的中街上,香菇、幹魷魚、小魚幹、海參、乾貝……看得人目不暇接,而其中最有臺灣特色的,就是有“烏金”之稱的烏魚子。

  冬至前後10 天,是臺灣海峽烏魚大批洄遊産卵的時期,漁民們捕獲烏魚後,將魚卵腌過,曝曬後陰幹,搭配白蘿蔔和青蒜片入口,是臺灣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絕妙美味,因為價格不菲,被譽為“烏金”。永樂市場附近的“永久號”和“大振”都是當地有名的烏魚子專賣店,店門口挂著一串串金黃色的烏魚子模型,一眼望去好像在下黃金雨。

  而南京西路與民生西路之間的南街,則是中藥行林立,不僅賣藥,也提供問診、煎藥等服務。比如1875 年創立的百年老字號“乾元參藥行”,是迪化街最老的藥行,在裏面還可以看到老藥罐、烘乾爐、制丸機等傳統中藥工具。

  此外,逛逛永樂市場二樓的大小布行也很有趣,那裏布的種類十分齊全,臺灣布、日本布、獸紋布、絹絲……任你挑選。剪兩塊布料,再移步至市場三樓的裁縫店裏,量身定制一件衣服,又合身,又特別。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