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治史三書 史學名家嚴耕望傾囊相授史學方法論

時間:2016-08-05 07:55   來源:搜狐讀書

 

  書名:治史三書(增訂版)

  作者:嚴耕望

  出版社: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內容簡介:

  《治史三書》是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以個人治學心得為基礎,融合梁啟超、陳寅恪、傅斯年、錢穆等幾代史學大家的治史經驗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學方法論著作,被認為是“金針度人”的治學入門書,內容涉及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論文體式、引用材料與註釋方式、論文撰寫及改訂,以及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等諸多問題,語言質樸流暢,誠摯親切,務求實用,可謂金針度人,功在學林。

  作者簡介:

  嚴耕望(1916—1996),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歷史學家。194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學系。曾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耶魯大學客座教授等職,1970年當選為“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政治制度及歷史地理,著有《兩漢太守刺史表》、《唐仆尚丞郎表》、《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唐史研究叢稿》、《唐代交通圖考》等。

  【試讀連載】

  上篇 錢穆傳

  錢穆(西元1895—1990 年),字賓四,江蘇無錫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95 年7 月30 日)。世居縣東南四十余裏延祥鄉嘯傲涇七房橋之五世同堂大宅,地在蕩口鎮西五里。

  無錫南境湖泊相屬,多良田,居民多耕漁為業。七房橋以穆先世七房受名,其時擁畝十萬,為巨富。後世敗落,子弟仍多遊蕩,不事耕讀;惟大房之五世同堂一係書香不斷,至穆曾祖繡屏,國學生。祖鞠如,邑庠生,治五經、《史記》,留《史記》五色圈點本,並採擇諸家作批註,眉端行間皆滿。穆自幼愛《史記》,皆由先人手澤啟之。父承沛,字季臣,幼有神童之譽,雙目炯炯有光,習舉業兼詩賦,入泮第一。為人仗義直言,不營私利,為族人鄉里所尊,凡有爭端,得其一言而決。但與鞠如皆英年早逝。母蔡氏,出儒農之家,鄉里稱淑德,撫四子摯、穆、藝、文及女一,各有成。

  穆體幹不偉,而天資聰慧,目如乃父,似無不照,神宇淵定,望之威肅,即之溫煦親藹,富盛感情,略無崖岸。但稟性強毅,自信勇決,臨事不茍,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之氣概。

  光緒二十七年(1901),穆七歲,入私塾,能強記,習古文,朗讀三過即背誦。尤愛小説,年九歲,父執以《三國演義》相試,隨章回,不失一字,且揣摩人物個性身份作表演,眾皆異之。年十歲入蕩口鎮私立果育小學。體育教師錢伯圭,鄉里之望,乃革命黨人,以民族思想相啟導,穆之強烈民族意識實萌芽於此。其時蔣方震編譯《修學篇》,選錄西歐自學成名者數十人,述其苦學情事,穆受其影響亦巨。而高班教師華紫翔,講授各體古文,與魏晉南北朝諸短賦;顧子重學通中西,又精歷史輿地之學。其他諸師亦多鄉里宿儒,舊學基礎深厚,兼能接受新知,所授課文,遍及經史子集,穆皆拳拳服膺承教,晚年仍自謂治學蹊徑,實由果育諸師啟之。而華顧兩師之影響尤深。

  穆年十二遭父喪,家徒壁立,兄弟四人無以奉母,仰本族懷海義莊撫恤為生。明年與兄摯投考常州府中學堂,明年摯畢業任教,乃謝恤金。

  穆習業府中,深得監督屠孝寬之愛護,而治學則深受呂思勉影響,呂為校中最年輕教師,任歷史與地理兩課,時有鴻議創論,同學爭相推敬,而于穆尤深獎掖,後皆成名,仍常相切磋,互有補益。史學界或推崇呂錢與陳垣陳寅恪同為20 世紀中期中國史學四大家,殆為篤論。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