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忐忑》《法海不懂愛》《金箍棒》而爆紅的,被網友稱為“神曲製造者”的歌手龔琳娜出版了自己的自傳作品《走自己的路》,並在其中毫不避諱的承認了自己曾經假唱。
歌提前錄好,只要對口型就好
龔琳娜在書中寫道:“民族歌曲科班出身的我,一直將民歌作為自己的夢想。”
龔琳娜5歲開始上臺獨唱,7歲考入少年宮,17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20歲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畢業後,又考入了中央民族樂團,第二年就在青歌賽中獲獎。
獲獎以後很多地方邀請她去演出。她説,舞臺很大,觀眾很多,我穿得也很漂亮。但我不記得唱的是什麼,歌是兩三天前錄好的,也不需要記歌詞,現場放,對口型就好。我只需要現場表現得很美,穿著高跟鞋和漂亮衣服,真的是個表演,唱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龔琳娜説:那二十多年中,我走著與大多數民歌演唱者無異的道路:華服、盛典、讚美、光環……未來足以預見,繁華亦可期可求。但此時我心底響起另一種聲音:你真的喜歡這樣千人一面的重復嗎?
不妥協不潛規則,自己爭取但決不乞討
2000年,龔琳娜去參加CCTV的青歌賽,獲得銀獎,第二名。她在書裏寫到,那是她第三次參加比賽了,第一、二次比賽,都被人整了下來。現在想想所有的困難其實是一種機會,如果第一次參加比賽就獲獎,我可能覺得這個路很簡單,就不會珍惜。前兩次失敗了,讓我明白我要選擇怎麼樣的路。我明白我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我不妥協,不按潛規則走,不靠拉關係,我要向老師學,我想做一個像她一樣受人尊敬的人——被人尊敬比獲得名利更重要 。
青歌賽獲獎後,龔琳娜在圈內開始有名了,很多地方都邀請她去演出。不過每次去哪演出,都只能唱一首歌,她不滿足,特別不過癮。何況還假唱,聲都沒發,穿禮服上去展示一下就沒了,這更不過癮。更何況,唱的歌還沒內涵,都是晚會歌,特別膚淺。她説她就像個極沒內涵的傻瓜在那唱歌。這些都沒法滿足當初她對歌唱的熱愛。
龔琳娜與媽媽在青歌賽後臺
我是歌者,不是演員
02年在一個音樂會上,龔琳娜和老鑼第一次見面。當時龔琳娜已經有些名氣。但那時她對自己將來的路怎麼走陷入迷茫,她需要去尋找所有新的東西。那時的龔琳娜正在迷失中,於是老鑼帶著她去德國跑小小音樂會,這一做就是好幾年。
我和老鑼“小小音樂會”
她唱,老鑼彈琴,就兩個人,沒有別的樂器,也沒有豪華的舞臺。所謂小,指有時候觀眾只有二十多個人,多一點就50個人,最多就80個人,幾乎沒有上百人的。德國的各個小城市或者村鎮,都有一個政府為當地人而設的做活動的場地,會定期舉辦音樂會,政府出錢來支援這種小的音樂會。所以,做這種小小音樂會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這種沒有舞臺,就在觀眾近距離面前唱的經歷讓龔琳娜獲益良多。這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唱歌也要講究天地人和。我的聲音要跟當時的環境相合。
有了這個經驗以後,龔琳娜現在凡是站在一個新的舞臺上,走臺的時候一定是先閉上眼睛,然後再睜開眼睛。閉上眼睛的時候,是感受周圍有多大;睜大眼睛,是看觀眾有多少人。然後再決定用多少力來唱,才能讓聽眾聽起來舒服。通過小小音樂會,通過不停地對不同的人唱,從剛開始不敢面對人唱,到後來慢慢地可以對人這樣唱,她開始掌握這種能力了。
她發現學院派教育裏缺少一個東西,就是張嘴就唱的能力。比如説一個專業歌手,一定先練聲,“咪咪咪,嘛嘛嘛”,練完聲以後他才能唱歌。你拉出100個音樂學院畢業的專業歌手,你坐在他面前讓他給你唱,他肯定會不自然,而且他會説:“咳咳,嗯,我今天嗓子不好,我的聲音還沒開。”他要先練一下聲,否則唱就會特彆扭。
但如果你去農村或者去蒙古包裏,你跟農民或者少數民族坐在一起,嘩,別人張嘴就唱,喝著酒,“啊——啊——啊”就唱。人家也沒有先練練聲,也沒有要給你表演吧。
那時龔琳娜突然發現像她一樣經過專業學習的人,太把唱歌當成一種表演。我之前會跟老鑼説:“我是一個演員。” 老鑼説:“不對,你是個歌者,不是個演員。”
神曲製造者為何在專業音樂圈評價如此高?
一邊是被網友調侃為“神曲製造者”,而另一邊在專業的音樂圈內,對龔琳娜的評價卻相當高。
龔琳娜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歌唱家,她的音樂既前衛又典雅——李西安。
龔琳娜是在服務音樂,她是站著音樂背後的。她站在臺上不是為了表現自己,是完全在音樂藝術裏——鄒文琴。
她的民歌唱法,揭開民歌唱法歷史上的新篇章——潘乃憲。
她的演唱富含新意,目前國內正需要這樣的音樂——王昆。
龔琳娜的情緒、歌詞、音樂會帶領著你一直走到一個意境的地方,能直接打動到人們的心靈——劉嘉玲。
龔琳娜在書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我一直覺得做藝術不是迎合觀眾,但是要有觀眾聽才行。我沒想過自己要當先鋒,我必須要做得超前,但也要有觀眾”。
穿著華服站在舞臺上對口型,這不是我想走的路。我為自己寫下音樂的方向:“方向是藝術作品與商業作品的相容性,一個全面的歌唱演員不限于某一類。”我堅持這麼走。所以今天《忐忑》的成功從一個方面是時代的偶然,但對我的路來説卻是順勢的,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忐忑,你真的聽過她的歌嗎?
龔琳娜既能在電視上比拼不同類型的音樂,也能一個人在長城腳下開音樂會演唱高雅的古詩詞;她潛心研究中國民樂、戲曲等各種不同發聲方法,在歐洲演出十年,卻只唱中文歌。這些年來,堅持不假唱不參加文藝晚會類演出,與老鑼一起創造自己的新藝術音樂。
龔琳娜還發起“聲音行動”音樂教育項目,旨在傳播獨具中國特色的發音唱法及音樂理念。
我以為只是嘩眾取寵的神曲,卻不知一個真正歌者的故事和她真正的實力。
《血色浪漫》中所有的陜北民歌均出自她口,對一系列古詩的吟唱可稱為天籟,對各種民歌的精準演繹傳聲動人。《自由鳥》《靜夜思》《花非花》《相思染》《小河淌水》《庭院深深》《山中問答》如山澗溪水叮叮咚咚。
從最初的演出只有9個觀眾到如今的街談巷議,龔琳娜老鑼忠實記錄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故事與你分享——《走自己的路》。
不假唱,不媚俗,不忐忑。一路走來,初心未改。
【書籍資訊】
書名:《走自己的路》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作者:龔琳娜/老鑼
上市時間:2016.5
上架建議:名人傳記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定價:42
內容介紹:
你真的喜歡千人一面的重復嗎?
憑一首《忐忑》,龔琳娜在網路走紅,其歌唱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邊是網友調侃她為“神曲”製造者;另一邊是音樂圈專業人士對她的高度評價。
她既能在電視上比拼不同類型的音樂,也能在長城腳下演唱高雅的古詩詞;她潛心研究中國民樂、戲曲等各種不同發聲方法,在歐洲演出十年,只唱中文歌。這些年來,堅持不假唱不參加文藝晚會類演出,與老鑼一起創造自己的新藝術音樂。
二十多年前,德國作曲係畢業生老鑼,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古琴,從此對中國音樂戀戀不捨。經過多年探索、研究,他決定專心作曲。老鑼懂得運用西方的和聲結構,豐富中國音樂肌理,並使其不失中國音樂特有的神韻;奏他的音樂,讓樂手興奮,令作曲家汗顏,令觀眾讚嘆不已。
這對夫婦怎麼理解所謂的“神曲”?他們追求的理想音樂是什麼?他們做過什麼嘗試及堅持?神曲之後,是什麼使得他們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本書以龔琳娜和老鑼生命中不同的音樂會作為主線,龔琳娜與老鑼共同記錄他們這些年來的感受與成長,從中可見一段相知的關係如何誕生,以及兩人不同的性情與人生故事,講述十幾年來不曾熄滅的夢想!
作者簡介:
龔琳娜
中國新藝術音樂歌唱家、創立者。龔琳娜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歌唱家,她的音樂既前衛又典雅,她站在臺上不是為了表現自己,是完全在音樂藝術裏。
龔琳娜潛心研究中國戲曲、民歌等各種不同發聲方法,並獨具匠心地將多種聲樂技巧融匯在老鑼為其創作的新藝術歌曲之中。她還致力古代詩詞的演唱,以及傳統聲樂的挖掘和教育。龔琳娜還發起“聲音行動”音樂教育項目,旨在傳播獨具中國特色的發音唱法及音樂理念。
龔琳娜的情緒、歌詞、音樂會帶領著你一直走到一個意境的地方,能直接打動到人們的心靈(劉嘉玲評)。
老鑼(Robert Zollitsch)
1966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中國新藝術音樂的作曲家、創立者。
1992年獲得德國國家獎學金,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中國音樂。二十多年來,他把中國和歐洲兩種文化對自己産生的影響,融入到自身的音樂創作中,成就了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他的作品,破除音樂風格的界限,基於中國文化精髓之根,立於中國藝術音樂創新之上。
2012年,為香港中樂團和湖北編鐘樂團創作作品《鐘樂和鳴》;2015年,為屈原的楚辭《九歌》創作了大型清唱劇《中華安魂曲》。已創作中國民樂室內樂作品、中國新藝術歌曲近百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