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好米知時節:碧山09,講述稻米在當代中國的故事

時間:2016-05-27 14:21   來源:鳳凰讀書

  米是什麼?

  我們每天吃的米,這種世界上超過一半人口的主食、人類種植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 究竟從何而來?在幾千年的耕作歷史裏,人們如何播種、耕耘、收穫、存儲、交換、烹調和分享,並將其嵌入我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從亞洲的河谷三角洲到喜馬拉雅山麓,從非洲雨林到中東綠洲,種田人為我們守護著哪些彌足珍貴的共生智慧與經驗?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稻米是由發展中國家的小規模農業生産者所種植的,而在全球性的生態退化和發展壓力之下,這些傳統稻作社區是否還能維持自身的健康運作,並繼續滋養下一代人的身體和心靈?

  作為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文明古國,中國不僅擁有超過7000年的稻作史,至今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水稻生産與消費國。稻米不僅是13億人的第一主食,也是過億農民的生計所在。因為米展的契機,以尋找重返中國人的傳統家園之路為宗旨的《碧山》雜誌書,以連續兩輯的篇幅來關注這一話題。《碧山08:永續農耕》介紹了全國各地從事有機耕作的團隊和農人,正是他們的工作,開啟了永續農耕在今天的可能性。在農業的生産價值之外,讓我們重新發現農業的生態價值、生活價值,從而體會到農業更深層的價值--生命的價值。

  在《碧山09:米》中,我們將進一步聚焦于稻米本身--中國百姓生活中最習以為常之物。我們嘗試從稻作、好米、食米,以及視覺、文學與影像等不同角度,一起溫習稻米在當代中國人生活中的境遇。透過這些真實體驗,我們期待能喚起大家對每一粒作為生命源泉的稻米的珍視,也正視它所遭遇的傷害、困窘與蘇生的努力。

  慎終需追遠,從稻作文化與文明的角度,惠富平的《稻米春秋》梳理了中國水稻生産發展的歷史與現實意義。而李晶瑩對《耕織圖》系列的賞析,則透過這種別有韻味的農書遺産,帶我們領略四時農事苦樂,更重溫以農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裏所特有的一種思想基調與傳習系統。

  碧山09:米

  作者:左靖 主編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價:49.00元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米》是碧山系列的第9輯,一本聚焦于稻米的專輯,集結了眾多在專業學術領域和實踐領域的研究心得,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中國的稻作文化和稻米實踐活動。全書分為稻作、好米、食米、視覺、文學、影像六卷,講述中國的稻作歷史和文化,尋找和耕作好米、食米的故事,與米相關的視覺藝術、文學和影像,溫習稻米在當代中國人生活中的境遇。期待能喚起大家對每一粒作為生命源泉的稻米的珍視,也正視它所遭遇的傷害、困窘與蘇生的努力。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