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史蒂芬平克《心智探奇》:用心理學聯接基因與社會

時間:2016-05-27 14:21   來源:鳳凰讀書

  當史蒂芬平克創作這本著作的時候,IBM的人工智慧“深藍”剛剛以2-4落敗於人類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而當這本書出版的那年,“深藍”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卡斯帕羅夫。而就在我閱讀這本書之前不久,Google的人工智慧Alpha Go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這標誌著“人類智慧最後的堡壘”在AI的攻勢下陷落。

  如果説這些棋藝精湛的人工智慧還算不上有“心智”的話,那麼Google開發的另一種人工智慧,已經能夠駕駛汽車,識別圖像乃至從事科研活動的“神經網路”算不算有“心智”呢?

  在數千年的時間裏,心理學純粹只是形而上的問題,從柏拉圖,墨子到笛卡爾,以及更近一些的馮特和佛洛依德等人都提出過自己的理論假説。不過在我這個正在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的人而言,這些理論都建立在先賢自以為正確的假設之上,不過是用一種形而上學代替了另一種形而上學罷了。直到二十世紀後,神經科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巨大進步,才讓以科學方法研究心理問題成為可能。

  這正是平克教授的做法。恰如我在讀這本書前所知的那樣,平克教授非常善於用精巧的文字與恰當的比喻去闡述複雜的心理學原理。他將演化和基因本體論作為切入點,從心理學最底層的理論架構開始討論心理學的複雜原理。這種思路對像我這樣的讀者而言很有吸引力,因為較之格式塔學派或者行為主義學派那種將神經中樞視為“黑箱”的做法,神經學工作者更習慣於從單個神經元和神經環路的運作機制入手去理解複雜的心理活動。可以説平克的書將著眼于局部的神經科學和著眼于整體的心理學做了一個很好的銜接。

  平克教授將人類的心理活動以及思維定勢都歸結於人類的演化結果,對學神經科學的我而言,這個結論幾乎是不證自明的。一旦接受了大腦在心理活動中的本源地位,那麼這一切便順理成章了,因為大腦本身就是演化的産物嘛。但是作為心理學家,平克顯然不會止步於此,不然他就不是平克了。他更進一步探討了人類連同其心智作為演化産物,對於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他用了很大的篇幅與大量的舉例來説明現代社會的種種現狀,諸如生産關係,組織形式,家庭結構以及普世的道德規範等,都是因為現代人還用著“原始人的大腦”--那些被演化所保留下來的,幫助我們祖先在叢林和草原中得以存活的特性依然左右著現代人的生活,畢竟生物演化遠遠趕不上文明發展的速度。可以説是有理有據,要是再加上些對未來社會的預測的話,簡直有幾分阿西莫夫筆下“心理史學”的味道了。

  從平克的引導出發,不難想見諸如優生論、種族主義或者自然主義之類意識形態也來自於人類固有的思維模式,這些也同樣是演化的産物。但是我們理解規律不是為了屈服於規律,而是更好地利用規律。因此平克好不掩飾的表明這些觀點是錯誤的,演化留給我們的既有有益的資源,也有必須警惕的陷阱,如何充分揚長避短也正是這本書探討的重點。

  作為一本將近二十年前寫的書,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中誠然也會有其局限的一面,但是瑕不掩瑜,這本書足以堪當心理學的啟蒙讀物。它對於讀者最重要的饋贈,不僅僅在於其中的知識,也在於一種態度,一種積極的態度,恰如其最後一章標題,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或許也是平克書寫這本著作的初衷吧。

  作者:唐騁,神經科學博士,果殼網撰稿人

  書 名:《心智探奇:人類心智的起源與進化》(How the Mind Works)

  作者:(美)史蒂芬 平克(Steven Pinker)

  譯者:郝耀偉

  定價:139.90 元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權威解答“什麼是智慧”這一深刻問題,破解機器人難題。

  詳細剖析心智的四大能力,權威解讀“心智如何工作”。

  一扇窺視人類心智活動神奇與奧秘的窗戶。

  一場探索心智本質的奇幻之旅。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