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靜農全集》係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5年10月份由海燕出版社出版。
臺靜農(1902 - 1990),現代著名作家、學者。字伯簡,筆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邱縣人。青年時期就讀于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1925年春結識魯迅,後兩人關係密切,並參與組織未名社。發表多部進步文學作品,曾三次入獄。1927年後,任教于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齊魯大學等校。抗日戰爭爆發,舉家遷四川,任職國立編譯館和白沙女子師範學院。
臺靜農1946年赴臺,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二十餘年,治學嚴謹,創一派學風,著作經典,書藝卓絕。在臺大師生看來,臺靜農性情平和,篤嗜煙酒,交遊廣泛,一派名士風度。來臺以來,臺靜農對大陸一直心懷眷戀,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歇腳庵——這一歇就是40多年,其間多少惆悵和鄉愁。他曾賦詩道:“老去空余渡海心,蹉跎一世更何雲。無窮天地無窮感,坐對斜陽看浮雲。”
此前,國內文學界對臺靜農先生的介紹偏少,這與他的成就與地位並不相稱,隨著文化産業的擴展開放以及兩岸文化的深入交流,臺靜農先生正一步步走進我們的視野,成為備受崇敬的大師級學人……
與未名社成員合影,右一為臺靜農
海燕出版社此次推出的《臺靜農全集》共11卷13冊,近200萬字,為國內首次全集形式出版臺靜農作品。本書精心選編了體現臺靜農小説、散文和詩歌創作實力,反映臺靜農學術研究全貌,展示臺靜農文獻整理和編輯水準等幾方面突出成果的作品,同時收入臺靜農往來書信,編輯了臺靜農年譜,力求達到精華不漏的目標,為讀者呈現出一個完整、全面的臺靜農。所選編的文字,皆依據臺靜農著作手稿、最初發表的報刊、初版本、通行本匯校而成,涵蓋臺靜農的文學創作、學術研究、文獻整理等諸方面。全書並附臺靜農相關珍貴照片圖片近百幅。
臺靜農書法
本書主編為著名學者黃喬生,係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研究館員、《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著有《周氏三兄弟》《魯迅與胡風》《魯迅像傳》《八道灣十一號》等,在現代文學和臺靜農研究方面有深入的見解。在他的主持編輯下,多方面蒐集了臺靜農的相關資料與作品,並赴臺北與臺灣大學中文系、臺靜農後人反覆溝通,認真校勘,終成此書。
臺靜農刻印
書籍裝幀方面,由國內知名書籍設計師張勝操刀,封面圖案運用符號藝術手法,高度概括內容,畫龍點睛。採用32開標準開本,施以布面精裝加護封,內文使用精品書紙,版式考究細緻,讓讀者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
全集中的單冊內容如下:
《地之子》共收小説14篇,多創作于1926到1927年之間,主要描寫舊中國農村的封閉破敗以及農民的痛苦生活,並對農民身上潛藏的劣根性進行了批判。作者從民間取材,通過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件揭露社會黑暗。筆調簡練、樸實而略帶粗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建塔者》共收小説10篇,寫的多是覺醒的農民轟轟烈烈的反抗鬥爭,熱情洋溢,令人振奮,揭露新軍閥的血腥統治,歌頌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的革命志士,是當時作者思想奔放激進的産物。
《龍坡雜文》是臺靜農的唯一散文集,書名"龍坡雜文"其實並非雜文篇什,而是取自於大千居士為其題寫的書齋名“龍坡丈室”而來,書中主要是臺靜農晚年懷人憶事與説文談藝的作品。所收30多篇文章或懷舊憶往,或談文論藝,字裏行間學問和性情相輝映,展示文化情懷,極具可讀性。
《白沙草 龍坡草》是臺靜農的詩集,其中《白沙草》收錄了的是臺靜農1938年秋入蜀,寄居江津縣之白沙,以迄1946年秋期間所創作古典詩詞作品,共37首。《龍坡草》收錄了1946年來臺後定居於臺大宿舍龍坡裏的作品,共計36首。並附其他詩篇數首。詩意沉鬱峻拔,感情質樸真誠,抒發了臺靜農的人生感喟和藝術追求。
《靜農論文集》(上、下)收錄了臺先生自1936年至1976年有關古代文學、藝術、民俗等方面的論文21篇,約50萬字。這些文章考辨精審、立論新穎、見解深刻,在古典文藝研究中融入了一個“五四”作家所特有的思想、情感。
《中國文學史》(上、下)是臺靜農大學授課的文學史講稿,近60萬字。1946年赴臺後二十餘年間,不斷增補修訂,使其成為一部史料豐富、考據翔實、內容紮實、獨具風格的文學史著作。特別是關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正史”與民間文學,以及異域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影響,都有獨到的論述,不同於一般的文學史,顯示一種開放的氣度和博大的胸懷。
《關於魯迅及其著作》是臺靜農在1926年將當時人們對於魯迅先生及其著作的觀察、感想和批評蒐集起來,以便“只想愛讀魯迅先生作品的人藉此可以一時得到許多議論和記載,和自己的意思相參照,或許更有意味些”。本書共收錄與魯迅有關的文章18篇,並附相關資料圖片。展示了臺靜農與魯迅的深厚友誼,從不同側面論述了魯迅的精神和文藝思想。
《淮南民歌集》是臺靜農蒐集整理的五句子歌體的民歌集,它以表現臺靜農的故鄉——兩淮文化風俗、歌咏坦蕩率真的戀情為主體,不僅展示兩淮風俗民情的淳美,而且具有繼承傳統民歌藝術表現力的審美價值。
《臺靜農往來書信》起于1925年迄于1990年,前半部分為臺靜農致他人信件,後半部分是他人致臺靜農信件,涉及談文論藝、鉤沉歷史、人物紀遊、家事閒話等,是研究臺靜農人物交往和藝術追求的重要歷史文獻和一手資料。
《臺靜農年譜簡編》按年代順序編排,收錄臺靜農一生中重要事件、朋友交往及其文章、著作發表、出版的詳細資訊,脈絡清晰,資料翔實,勾勒了立體全面的傳主畫像。
《臺靜農遺稿輯存》收錄臺靜農沒有發表或未整理刊出的文稿、札記等,多為首次面世,是研究其生平、文藝及學術作品的重要材料。
臺靜農是兩岸三地都高度認可的著名現代作家、學者和書畫家。此次《臺靜農全集》的出版,小而言之,可以為讀者和文化界全面了解、系統研究臺靜農提供詳盡資料和權威讀本;大而言之,有助於先進文化建設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首先,臺靜農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進步文學作家群的重要成員,他的小説、散文創作是具有很強思想性、藝術性的優秀文藝作品。其次,臺靜農是一位國學基礎深厚的著名學者,他的學術研究涉及中國文學史、書畫藝術史、文字典籍等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第三,臺靜農是一位修養全面、功力深厚的著名書法家,其書畫手稿和談書論藝的文字在藝術方面見解深刻,很有影響力。第四,臺靜農與魯迅、陳獨秀、陳垣、張大千等20世紀著名文化大家交往密切,他的往來信件有助於中國現代文化、思想、歷史、藝術的研究,兼具重要的思想、學術、文化價值。第五,臺靜農是兩岸三地都高度認可的大師級學人,至今在臺灣、美國等地還有不少親屬、弟子,在大陸也有眾多讀者和研究者,《臺靜農全集》的出版對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1月7日,在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當天,海燕出版社舉辦了《臺靜農全集》新書發佈會。會上,大地傳媒集團總編輯耿相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孫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開發,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安陽師範學院姬學友教授等學者高度肯定本書的出版,認為這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研究的一大盛事,該書的推出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理名家作品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其社會效益和文化價值得以充分體現。
孫鬱教授認為,作為魯迅的學生和後輩,臺靜農基本上跟魯迅的趣味重合,他對漢代和六朝文學的喜愛,可以説是魯迅趣味的延伸,但又有所區別。他借著談六朝,談南宋移民,其實在談自己對當時民國中國文化和社會形態的認識,這與魯迅相似;但是臺靜農的寫作又不像魯迅,他的文風質樸醇厚,是通過對文化藝術的研磨,從而表達對世界的看法。
作為文學大家,臺靜農融合了古今很多學派,既有新文學的傳統,又有晚清學術的傳統。學問也來得,創作也來得,詩歌也來得,書法也來得,學貫古今,諸項皆能,因此得以與魯迅、周作人、廢名、沈兼士、劉半農、啟功、張大千等諸多名家保持親密的關係,經常一起談文論藝,相互切磋。文學史對臺靜農的評價是鄉土小説家,對其散文少有提及,但孫鬱認為,其實臺靜農在臺北時的散文水準很高,特別是對漢代和六朝的文學理解,從藝術鑒賞水準、文章學的角度可用説當時一流的,超過了陳獨秀和胡適的水準,其代表作應該是《龍坡雜文》。
姬學友教授強調全集的出版是兩岸合作的結果,本書的出版是兩岸文化都能接受的“公約數”,對兩岸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徐鼎銘是臺靜農先生的親屬,常年從事臺靜農文化研究,在全集前期的編撰方面很多的工作,表示要把臺靜農作品繼續發揚光大。
本書主編黃喬生表示,臺靜農亦為現代書畫大家,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精於篆、隸、草、行、楷諸體 ,亦擅篆刻、繪畫 ,是一位全才人物,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此次《臺靜農全集》推出以後,臺靜農書畫集也將繼續整理,擇時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