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鄭也夫《文明是副産品》:對人類文明起源的另類思考

時間:2015-12-17 09:33   來源:鳳凰讀書

  《文明是副産品》是知名社會學家鄭也夫2015年的新作。作者以豐富的想像、細緻的考辯,對外婚制、農業、文字、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這些人類早期的偉大發明,進行了大膽的推論,從一個獨具特色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類文明的起源。

  《文明是副産品》,書名就隱含著作者的觀點——人類文明那些最重要的里程碑,婚姻、農業、文字、印刷術,根本不是人類有意識研發出來的,而是其他有目標行為的副産品。作者認為,人類文明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副産品”,而不是由那些有著直接用途的東西造就的。事實上,人類文化寶庫裏的大多數東西,並無實際用處,但恰是這些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所包含的知識與文化,要比那些有具體實際用途的東西大得多。無用之學,最後才有大用處。

  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卻與生活細節、情感、經濟方式密切相關,它融合了生物學、經濟學、歷史學、人類學、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研究,通過若干生動議題,構建了人類發展歷史的龐大框架。書中論題之多樣,視野之開闊,開啟讀者對許多問題的探究興趣。

  本文僅從創新方面來與大家分享閱讀此書的感受。

  當下,人人想創新,但人人又都在為創新發愁。如果你想學會創新,不妨試著讀讀這本書,因為書中給出了創新的五條道路。

  一是給予。在書中,鄭也夫認為,農業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密集叢生的野生穀物讓人類放棄了狩獵採集生活,從此面朝黃土背朝天。

  豐厚的給予能夠帶來驅動和控制,改變獲取者的行為。今天一張免費的打車券就能促使你將之不斷分享到朋友圈。所以,給予是一種驅動力,想想你的創新可以給予別人什麼。

  二是借用。在鄭也夫的另類觀點中,文字是這樣産生的:象形符號只有通過聲音的假借才能成為記錄口語的成熟文字。

  借用帶來能夠促進創新的因子,以此觀之,今天中國製造水準的提升,其中不乏山寨階段技術積累的功勞。

  三是雜交。印刷術在歐洲的風靡,依賴於字母文字和鉛活字的絕妙結合,這樣的文化雜交,在人類文明進化史上有很多。

  文化進化中最大的變異産生於文化的雜交。這個時代,多少跨界雜交的新物種正洶湧而來,讓傳統行業招架無力。不能同時滿足看電影、吃飯、喝咖啡、溜冰、逛書店等眾多需求的購物中心將失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未來也許連機場都會具備全部這些功能。

  四是發明。武器的發明意外導致了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産生。因為掌握了武器就意味著,部落裏的弱者終於有了打破強者性壟斷的機會,一夫一妻制度得到了保護。

  新東西的發明總會打開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新局面。一旦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不光是汽車行業的諸多部門,甚而整個人類與城市道路的關係都將發生一系列顛覆性變化。

  五是互動。作物被人類馴服失去野性,而人類同時也被作物馴服,不再做身無長物居無定所的流浪漢,人類的生活節律從此得配合作物的生長節律。

  互動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當事者的目標和手段。想想你和自己的手機,到底誰馴服了誰?誰比它更著急找電源和WiFi?

  遊戲是互動最好的應用。當下,遊戲行業正在爆髮式增長,甚至這也將是未來電影的發展方向。

  這本書可以當作一部高品質高密度的社會學思考,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部通往創新的行動指南。

  我的另類解讀源自鄭也夫的另類解讀——他通過這本書,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世界、對人類文明起源的另類解讀,即偉大的發明常在意料之外,而非計劃之中。創新亦如是,目標太過明確,也許反而阻礙了達成目標的行進。

  你要做的是,為自己的創新準備土壤、種子、空氣和水,然後,等待它的自然生長。

  陳嘉映如此評價此書:“‘文明是副産品’是個大論題,其中包含著一個深刻而重要的思想。也夫通過婚姻制度、農業起源、文字起源等諸多方面的研究來論證這個論題,這些研究既立足於紮實的學問,又處處興發獨到的見解。一向以來,我讀也夫,既長了學問,又啟發了思想。這本新書,雖然還只讀了一部分,已感到收穫格外豐厚。”

  一本能讓陳嘉映長學問的書,應該也能讓我們長點見識。傳統社會的基本特徵是確信,而近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懷疑精神。在飛速變動的時代,父輩的教條指導不了我們今天的生活,而恰恰是社會學敏銳地捕捉和認識這種變化,穿透和照亮我們所熟悉的生活。

  書名:文明是副産品

  作者: 鄭也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2

  定價: 42.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用獨具見識,富於想像且細緻的考辯和大膽的推論,從外婚制、農業、文字、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這些人類早期的最偉大發明,來思考人類文明的産生。

  人類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産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東西造就的。事實上,人類文化寶庫裏的大多數東西,沒有實際用處。 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要比有直接實際用處的東西的知識含量大得多。無用之學最後才有大用處。

  作者簡介

  鄭也夫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於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離校赴北大荒。在校時曾任班長,此乃一生中的最高職務,以後近40年中始終是標準“布衣”,未擔任過任何一級正式與非正式的官職。在北大荒務農、造磚、伐木、採石、教書,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讀書。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獲哲學碩士。1985-86年在美國丹福大學社會學系讀書,獲社會學碩士。因不滿時下學術空氣,不斷跳槽,先後在北京社科院、中國社科院、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供職,唯社會學專業至今不綴。曾任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主持人,“實話實説”總策劃,不堪各級“婆婆”的審查管束,終於金盆洗手。曾作自我素描:懶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卻有潔癖,若遊戲規則不公正寧可不參加。青年時代思想步入異端,再難返回正統。微染自虐症,少時習中長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爭辯為快事,雖對事不對人,卻也常常得理不讓人。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