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爆笑的詩人“朋友圈” 看看他們新春聊什麼?

時間:2015-03-05 08:42   來源:廣州日報

爆笑的詩人“朋友圈” 看看他們新春聊什麼?

  王安石

爆笑的詩人“朋友圈” 看看他們新春聊什麼?

  范成大

爆笑的詩人“朋友圈” 看看他們新春聊什麼?

  劉長卿

爆笑的詩人“朋友圈” 看看他們新春聊什麼?

  查慎行

爆笑的詩人“朋友圈” 看看他們新春聊什麼?

  孟浩然

  撰文/劉黎平

  每逢佳節詩文多,每一個節日,無論其內容如何,意義如何,都是文學上的一次盛會,因為佳節是詩人們不用費心思去捕捉的一個題材,甚至有些詩人寫詩的心思可能比過節的心思還要強烈。而新春佳節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迸發的一個高潮點,古人留下了不少吟咏之作。

  現在,我們不妨突破時空局限,不問朝代,不問地域,將幾個詩人拉入一個“朋友圈”,模擬一下當今微信群,看他們在新春之際,會説些什麼話題?

  范成大:

  我“萌萌噠”,誰要買?

  不知是何年,只知是除夕,只知是南宋,地域在吳中,即今天的蘇州一帶。一直到午夜時分,大詩人范成大還沒睡,因為要守歲,也因為吳中的人們正在除舊迎新,正在用各種儀式祛除負能量,迎接新的正能量,以便讓自己在新的一年裏,變得更精明一點,“厭禳鈍滯迎新歲”。

  在各種民間儀式中,最讓范成大關注的,是一群可愛的小朋友們。他們沿著吳中的大街,一面走一面喊:我“萌萌噠”,誰要買呀,“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召人買”。

  所謂癡呆,並不是指傻,而是指萌,也不妨説成賣萌。原來,吳中一帶古有習俗,在除夕之夜,小兒要滿大街賣萌,未來才會更聰明。

  范成大聽了,也萌態大發,跟著小朋友滿街走。這“萌萌噠”銷售行情如何呢?似乎不怎麼樣,“巷南巷北賣不得”,問津者寥寥無幾,走遍巷子南北都沒有脫手。不過呢,賣方似乎也不著急,兜了一圈之後,大家碰頭,互相問:“ ‘萌萌噠’的你,把自己賣掉沒有啊?”回答都一樣:“沒有啊。”反應也一樣,孩子們都開心地大笑,且互相取笑,“相逢大笑相揶揄”。快樂的不是他們“萌萌噠”有沒有賣掉,而是整個賣萌的過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老爺爺過來問:“萌萌噠你們賣多少錢啊?”可這時,小朋友們卻連連搖頭,天真地説:老爺爺,您是老人家,你若要買,就賒賬吧,賒給你千百年,“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估計買賣就在萌萌噠一片歡笑聲中結束吧。

  賣萌的過程,成了一個歡慶的過程,一個祝福的過程,這算是宋朝吳中人們的一種過節方式吧。

  王安石:

  最多轉發 最多點讚

  這是大年初一,四處都是熱鬧喜慶的爆竹聲,舊的一年就這樣被歡送走了,詩人端起一杯酒開始暢飲。

  這酒是什麼酒呢?它叫屠蘇酒,可有講究了,其中用了屠蘇草,再加另外幾種藥草,一起泡著。一到正月初一,全家老少都得喝這種屠蘇酒,喝完之後,渣子不能扔,要包裹在紅布裏,挂在門上,以祛除負能量。

  東風的溫暖,已經滲入到酒杯當中,或者説,在飲酒之中,人們已經感受到東風的溫暖。這時候,門前的門神或者神符,都已經舊了,所以要趕緊換新的。王安石卻從這個古老的習俗中想到人事,想到工作。人逢佳節精神爽,一個平凡習俗,讓王安石興奮了,有了變法的動力,於是提筆寫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因為和時事結合得緊,而且王老師的才氣也是杠杠的,因此他的這首關於新年的詩,轉發得最多,點讚也最多。

  劉長卿:

  春天比我先到家

  這是唐肅宗時期的廣東茂名,那時候叫潘州。文藝青年劉長卿,就是寫“風雪夜歸人”的那位,在新春佳節別人都歸家的時候,他卻沒法趕回去團聚過年,心裏那個急啊,“鄉心新歲切”,思念家鄉的心情特別急切。他本來在蘇州工作,後來被調配到潘州,任命為南巴尉,隔家遠了,又沒有火車飛機,所以春節難以回家團聚。劉長卿回不了家,不曾想,新春卻趕在他這個遊子之前回家鄉了。劉長卿不愧是唐朝詩壇的“長城”,他在朋友圈裏發的這句話很簡練,並最終成為千古名句,即“春歸在客先”。

  其實,留在茂名過春節也蠻不錯的,這裡生態環境好,風景宜人,從早到晚有山間的猿猴陪伴,還有那江邊的楊柳風煙,美不勝收,“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孟浩然:

  農村宅男最關心農事

  孟浩然算是個宅男,雖然也曾四處漫遊過,但主要時光還是待在襄陽的田園裏,要不怎麼會有懶洋洋的“春眠不覺曉”。某年的除夕夜,咱們的孟宅男夜觀天象,發現北斗星的鬥柄自北向東轉。天體運轉,時令季節也會跟著轉,從大年初一早上開始,新的氣象開始了,“昨夜鬥回北,今朝歲朝東”。

  孟浩然一向關心農事,看到父老鄉親扛著鋤頭,開始下田,就十分開心。大家也都高興地説:看這老天爺的臉色,今年有個好收成,“田家佔氣候,共説此年豐”。年豐與否,與孟老師的關係可大了,只有年成好,鄉親們才可能“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才可能有酒有桑麻,才可能歡愉地“把酒話桑麻”。

  當然,還有一個秘密,孟老師沒有發到朋友圈裏,他這一年要去長安應試,也希望自己的功名有一個豐年。他把對農事的關心轉移到對自己功名的關心。這個秘密還是私信好友王維好了,一般人他不告訴的。

  文徵明:

  一邊忙著寫賀卡

  一邊抱怨年味淡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的老友文徵明,大年初一懶得出去拜年,在忙什麼呢?原來,他正忙著寫賀卡。

  賀卡拜年,是從宋朝開始的,到明清時期已相當流行。自己不登門拜年,投一張名片進去,晤字如人,算是拜過年了。實際上,人們就是嫌麻煩,但又不能斷掉人脈,只好用一張紙來承擔聯絡人情的使命,難怪説“人情似紙張張薄”。

  文徵明府上,一大早就堆滿各種問候新年的名片、賀卡,“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朋友們都圖省事,不到府拜年,我也懶得動,乾脆窩在家裏趕寫名片賀卡,“我亦隨人投數紙”。文徵明是書法大家,寫的賀卡肯定搶手。不過,文老師始終覺得這麼做人情涼薄,年味不濃,所以感嘆道:“世情嫌簡不嫌虛。”人們埋怨這禮節太簡單,卻沒有深究,這簡單的後面是人們的越來越不實在。

  由此看來,文老師是不主張春節只寫賀卡拜年的,還是大夥熱熱鬧鬧地見個面,表達一下新春問候比較好。

  查慎行:

  剪刀也要“休春假”

  查慎行老師是清朝人,他是個實在人,沒王安石那麼有遠大志向,沒范成大那麼萌,也沒劉長卿的惆悵,他的關注點很實在,就是看家裏的女人在幹啥。

  家裏的女人都在幹什麼呢?她們都在趕制新衣服,花盡心思做出各種新式樣,“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一天到晚剪刀咔嚓咔嚓響個不停。這樣日趕夜趕地圖什麼呢?一來是春節要穿新衣服,得抓緊時間做;二來姐妹們也得休個春節假,所以針線活要趕在正月前幹完。

  做完衣服,到了春節,姐妹們就可以放心地度假了,而那些針線和剪刀,也和人們一樣,安閒自在地歇下了,“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查慎行是個有獨到眼光的人,歷史上,從針線女工角度寫春節的,還真是不多。

  最後,再説句題外話,查慎行就是金庸先生的祖先。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