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反腐倡廉”故事寫入小學傳統文化教材

時間:2015-01-13 08:34   來源:法制晚報

  25省今秋有望推出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 目前已研發完畢 記者對話國學教育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

  “反腐倡廉”寫入小學課本

  近年來,國學熱、讀經熱興起。曲阜甚至推出了“百姓儒學”工程,在10個村莊設試點,併為每個村各配備一名儒學講師。

  去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

  日前,有消息稱全國25個省區市省級版中小學傳統文化實驗教材已研發完畢,有望今年秋季開學推廣。也就是説,國學將大步邁進中小學課堂。

  然而一些教育專家、家長卻對此提出質疑,傳統文化教育完全可以在現有的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中體現出來。另起爐灶是否勞民傷財、加重學生學業負擔?

  近日記者對話課題組專家、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他表示從“人格培養”這一角度,國學教育正是當代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令人唏噓不已。而通過開設 “國學課”,培養高尚、心智健全的優秀孩子,從這一點來説,它不存在增加學生負擔問題,而且還應該是“必修課”。

  對此,法制晚報記者對話教育部十一五規劃國學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探訪國學教育的普及和規劃。

  對話課題組

  傳統文化不只是古詩詞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法晚”):很多人理解的國學就是古文詩詞,是否太片面?

  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 (以下簡稱“張健”):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包括儒、釋、道、兵、醫、藝六個方面,不是一個古詩詞所能覆蓋的,所以,説“國學就是古詩詞閱讀”這一論斷太過片面。目前各地的國學教育往往還是陷入只讀儒家經典,或只以誦讀為上的誤區中,而事實上,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應包括國學經典、民族藝術、民俗文化這三部分。

  法晚:這一課題進行了多久?有多少人參與其中?

  張健:課題自2006年開始已有十年的歷程。當初課題研究規劃希望通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個五年規劃15年時間,完成國家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研究和課題構建研究,最重要的標誌是完成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國家級實驗教材研發工作。目前“十二五”已接近尾聲,我們已完成上述各階段近700冊基礎教材研發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任務。

  法晚:國學教育多年來都有很大爭議,這些年裏面臨了哪些困難?

  張健:這十年遇到的困難很多,在研發過程中無任何學科研究基礎,以及推廣過程中沒有政策保障是主要問題。多年來,我們的中小學基本上沒有開設過傳統文化教育,無課程、無教育理論、無教材、無學科教研、無專業教師、無評價標準,這“六無”就是我們當時面臨的現狀,而且國家沒有明確的相關課程要求,無法提供財政和課時保證這一政策瓶頸也影響了學科的普及。

  復旦投毒案讓人不寒而慄

  法晚:為何國學要單獨建立體系、形成教材,而不能分散到現有的學科中去?

  張健: 國學教育的教育目標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這一點正是對現有基礎教育中德育最有力的補充和昇華。但中國國學文化思想是自成體系的,通過諸子百家思想才整體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和文化內涵,這不是一兩本書能展現完整的。中華文化是一種追求穩定和諧的文化,是一種以修、齊、治、平為核心的文化,以“道中庸”而“致中和”以達“極高明”為基本精神的、力求由“內聖”而“外王”的“仁”文化,其不同思想間存在著相互關聯和互相補充。另外,國學教育既是文言文教學,又重在德育、兼有藝術教育,無法用現代西方學科分類法進行描述和分類。若要分散到其他學科中必然破壞它的邏輯性和功能。目前沒有看過哪門課程能包容和兼併中國傳統文化的,所以它應該是一門獨立學科。

  法晚:另開設一門課是否會加重學生負擔?

  張健:從“人的培養”“人格培養”這一角度,國學教育正是當代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林森浩作為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高材生,在記者採訪時説:我是一個很空的人,沒有什麼價值觀。這話出自一位研究生的口,聽著心裏就不寒而慄。而若開設了“國學課”,我們希望能培養一個高尚、心智健全的優秀孩子,從這一點來説,它不存在增加學生負擔問題,而且還應該是“必修課”。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