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周恩來最後600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時間:2014-12-22 13:23   來源:台灣網

周恩來

  編輯推薦:

  開國總理周恩來,他生前沒有子女,死後沒有墓穴,他將自己完全融入了祖國的土地。他是人民的總理。

  周恩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生命的最後近600天裏,共做大小手術13次,離世時體重不到60斤。周恩來是一個老人,也是一個病人,但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在生命最後的歲月裏,伴隨著病痛、負重、傷感、離別和希望。他抱病履職,苦撐危局,在醫院接待外賓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事業。

  主要內容:

  本書真實地記錄了周恩來總理從患病、住院到逝世的最後生命歲月,生動地展現了周恩來總理與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頑強鬥爭並在毛澤東主席的支援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的過程,表現了周恩來總理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偉大的人格力量。

  周恩來從患病到住院,經歷了兩年苦撐危局的政治苦旅;從住院到逝世,又經歷了600天由生到死的病痛時日。周恩來從1972年5月12日,檢查出尿中有癌細胞,隨後被確診為膀胱癌。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他在毛澤東的支援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為中國今後的前途和命運作出了重大貢獻。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來生命的最後600天裏,共做大小手術13次。周恩來生命最後的歲月,伴隨著病痛、負重、傷感與離別,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事業。

  本書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作者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採訪、整理和寫作完全成書。目前書稿字數有25萬字,圖片有400余幅。書中圖片90%由周恩來專職攝影記者、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組組長、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組長杜修賢所提供。本書資料翔實、內容真實、語言生動感人。

  作者簡介:

  作者:顧保孜,江蘇興化人。1957年2月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第二炮兵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一級編劇。著有《紅墻裏的瞬間》《鐵血N4A》《紅鏡頭》《中南海人物春秋》《毛澤東最後七年風雨路》《毛澤東正值神州有事時》等數十部紀實文學著作。多次獲“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等獎項。

  攝影:杜修賢(1926年11月—2014年6月),陜西米脂人,1945年在延安八路軍電影團師從吳印鹹學習攝影。1954年任新華社北京分社任攝影組組長、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攝影記者。1960年起擔任新華社駐中南海攝影組副組長、攝影部中央新聞組組長,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組長。20世紀60-70年代,他先後擔任周恩來、毛澤東專職攝影記者。1980年擔任中國圖片社副總經理,1984年離休。

  前言節選:

  如果是普通人,得知自己患癌,第一個反應應該是趕緊檢查治病,可是身為一國總理的周恩來知道自己患癌後,第一反應就是開展“批林整風”,讓“文革”的“左”傾步伐慢下來。他用有限的生命確立一個政治生命的高度——那就是黨和國家的權力不能落在“四人幫”手裏!因為他知道,黨和國家的政治“肌體”不能因為他的空位而留下難以彌補的“疤痕”,那麼國務院總理的人選與權力移交成為他最後生命中一項重要的“工作”。

  在他病情日益加重之時,他幾乎是在和病魔賽跑,耗盡心血完成了護駕鄧小平出山的最後一段路程。進入1973年,周恩來開始大量尿血,中央同意周恩來做患癌病以來的第一次病灶檢查與治療,但他為確保鄧小平順利復出,將自己檢查治療時間一拖再拖。直到3月初,鄧小平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已成定局,他才躺倒在手術臺上……病情剛有好轉,他又忘記自己是個病人,從與日本首相艱難談判到陪同外賓視察祖國各地;從安排一個個老幹部回京治病到主持起草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綱領性文件;從潔身自好絕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任何政治瑕疵到至死都在抗爭,努力洗刷別人潑在他身上的“臟水”……

  一件件國事,一樁樁大事,一起起外事,他都親力親為,努力維持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與人民生活在“文革”期間能正常運轉。而他自己在患病期間忍受了許多惡意誤解與人身攻擊。委屈與不公幾乎伴隨了周恩來整個患病歲月。

  精神上的忍辱負重,身體上的病痛折磨,成為周恩來最後三年多的生命主題。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