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明星陳坤、著名學者易中天、“潛規則概念之父”吳思出席作家榜文化盛典
從2006年出爐的“中國作家富豪榜”,每年都要引起媒體的一陣“狂歡”,對這個榜單的熱議之聲也從未中斷過。但有兩個目的榜單達到了:一是吸引大眾關注作家、文學;二是透露了文學閱讀的某些趨向性,讓我們了解到哪些人在讀文學,哪些作家被熱捧。
但跳出榜單本身,還是有值得我們深思之處。看看這個榜單的創始人:吳懷堯,1984年12月生於湖北。17歲上高二時退學。18歲赴京從事編輯工作,21歲擔任媒體封面記者,其間獨創“中國作家富豪榜”。2008年推出《懷堯訪談錄》,與文化領域最具代表性人物對話。
這個只有高二學歷的80後年輕人,隻身闖蕩京城,居然時間不長就在媒體從業人員中嶄露頭角。僅憑這一點,我們也應該給這位年輕人多一些掌聲。他的經歷,應該讓那些出身名牌大學卻去賣豬肉的人,讓那些懷揣碩士、博士文憑卻找不到飯碗的人羞愧,也給那些暫時未能考上大學、深感前途無望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勵志案例。他最可貴的是具有一種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錢學森鼓勵年輕人要敢於挑戰權威,還多次提出“為什麼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原因當然可以找出很多,其中我們的學科設置以及教育機制存在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文學界,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廣東女作家張梅最近在一個關於都市文學創作的討論會上談到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幾年前,中英作家聯合搞了一個旅行寫作活動,兩國各有四名作家參與這個活動。他們同時乘火車從北京到重慶,然後寫下旅途的見聞和感想。張梅發現,四位中國作家寫出來的文字,思路幾乎是從一個模子裏澆出來的。相反,四位英國作家觀察問題的角度、在文章中表現出的豐富想像力,與中國作家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呢?值得我們深思……
讓我們向吳懷堯這位“80後”致敬,不是因為他製造了每年都引發“震波”的“中國作家富豪榜”,而是他敢作敢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這種精神對於成就錢學森提出的“傑出人才”,或是成就一個“偉大作家”,乃至激發一個民族創造力,都實在太重要了。
(陳歆耕作者為《文學報》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