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蔡康永:我家的鐵達尼號
1949年,與太平輪同屬一個公司的華聯輪駛離碼頭。太平輪最後一次航行大概也類似此場景,卻永遠沒有到達彼岸。
1949年的上海黃浦江碼頭
○蔡康永
編者按
12月2日,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公映,這部電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東方泰坦尼克號”——“太平輪”的關注。1949年1月27日子夜時分,從上海黃浦江碼頭駛往臺灣基隆的太平輪與運煤貨輪相撞,沉沒于浙東舟山海域,包括很多名人政要、富商巨賈在內的乘客900多人遇難,僅36人生還——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太平輪沉沒事件。電影《太平輪》正是以此事件為背景的。太平輪船難是倖存者與遇難者家屬的辛酸往事,也是一個時代的悲歌。今天,我們通過文字走進關於太平輪的回憶。
1
小時候家裏有幾樣東西,是從輪船上拿下來的。
其中有一對繃皮木骨的扶手椅,皮墊邊緣釘滿了黃銅圓釘,坐起來很舒服。
“那是老蔣總統坐我們的輪船時,最喜歡坐的椅子。”爸爸告訴我。
還有一架重得要命的望遠鏡,可以望很遠。我有時候站在我們家的窗邊,用這架望遠鏡望向三條馬路以外的行人,看他們過街時的表情。可惜不能看太久,因為以前輪船上用的望遠鏡很重,拿一陣子手就酸了。
皮椅和望遠鏡,從“我們的輪船”上拿下來的東西。
“我們的輪船”?
所謂“我們的輪船”,其實是指幾十年前,爸爸在上海開的一家輪船公司所擁有的船。
這家公司的所有輪船當中,最有名的一艘,叫做“太平輪”。
“太平輪”,中國的“鐵達尼號”(泰坦尼克號又譯“鐵達尼”號——編者注)。
一九四九年,內戰的揭曉之年。那年除夕前,一群急著要離開上海的有錢人,終於了解到狀況的緊迫,連過年都顧不得了,搶著要擠上早已客滿的太平輪。
這些人,有的用金條換艙位,硬是從原來的乘客手上,把位子買過來。有的靠關係,向爸爸或船公司其他合夥人要到最後幾個位子。
理所當然,這群太平輪的“最後一批乘客”裏面,有當時上海最有錢有勢的一些人,也有爸爸最要好的朋友。
在戰亂的時代裏,命運之神似乎背負著他自己也無法控制的戾氣——
太平輪開到半路,出事沉沒。全船隻有三十六人獲救生還。
船上漂流散落的珠寶首飾、佛像牌位,讓許多附近的漁民大吃一驚,悲喜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