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紀連海
11月29日下午,由中國電信寧夏分公司和天翼視訊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天翼大講堂在銀川開講,著名學者、《百家講壇》名嘴紀連海精彩演説“乾隆三大名臣”,寧夏觀眾享受到一道豐盛的文化盛宴。講演開始前,本報記者在寧夏人民會堂專訪了紀連海。
“最另類講演”風格如何形成
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師紀連海在《百家講壇》一舉成名,被譽為《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中的“最另類”,被稱為明星學者,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獨特的講演方式:把評書和相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標新立異,極具特色,也成為吸引眾多粉絲的一大法寶。這種“最另類講演”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紀連海表示這種風格的形成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紀連海以其京味普通話對記者説:“過去很多編出來的故事,讓那些演説才能強的人講出來,大夥兒就愛聽,我就想:他們能把假的故事講得像真的一樣,為什麼我不能把真的歷史講得更像真的一樣呢?因為我是給學生講歷史的,教學生,好多年,我就琢磨這個。後來我看到咱們中國古代的書,最有名氣的四大名著,“水滸”也好,“三國”也好,都是宋元評話中的,這都是説書人的腳本,真的歷史不流行,説書説的虛話反而流行,為什麼呢?我發現其實就是表達方式的問題,是我們呈現給觀眾的方式有問題,我試著在課堂上運用評書、相聲的方式表達,嘿,效果還真是好。學生不但記得牢,也更愛上歷史課了!”
據了解,這種講課風格形成的“萌芽”,還要追溯到他的大學時代,在一節歷史課上,一道“靈感之光”從夢想照進現實。“我的大學老師黃悠先生給我們開的課是北洋軍閥史。有一次他講課,説有人放槍,但他當時僅僅嘴上説‘啪’,然後這手、這動作就是在放槍,那個動作我牢牢記住了,原來歷史課可以這樣講!”1986年紀連海當了老師,就不斷探索如何改進表達方式。剛開始,確實有一些學生不專心聽講,他不責怪學生,而是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他希望學生們能夠專心聽講,能喜歡歷史,從他課上能有所得、有所悟。20多年的教學經歷,不斷摸索,他總結出了具有其獨特魅力的講演風格,並將其展示在《百家講壇》,最終得到了億萬觀眾的熱捧。
“歷史的江湖”裏的“妙手大俠”
記者問及紀連海為什麼為自己取網名“歷史的江湖”,並將其作為部落格的主題,紀連海略作沉吟後説:“歷史——我本身是學歷史的,談得最多的就是歷史;江湖——這個江湖的意義很寬泛,它一方面是正義的,另一方面,‘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説這話時,他那雙藏在厚厚鏡片後的雙眼透出歷經世事的了然和一絲孩童般的狡黠,“人在江湖,得做點事,我能做什麼?明代文化名人楊繼盛作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李大釗改了個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希望自己能做點有意義的事。”
對“江湖”的詮釋仁者見仁,他説,智者見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紀連海的粉絲被稱為“海飛絲”,他們和紀連海一起,組建起了有紀連海歷史氣息的“江湖”,自稱為“普通歷史老師”的紀連海,無疑是這片江湖中的大俠,在自己的江湖裏修煉“鐵肩”,鍛造“妙手”。
紀連海説:“很多人問我,怎麼成為有學問的人?我説,板凳坐得十年冷!不管幹啥,想要有點兒出息,坐冷板凳,只有比十年多的!”如今,在歷史的江湖裏有所成就的紀連海,以其特有的至情至性的激情講演揭開了他眼中的歷史一角,傳授知識,更傳授感情。
正史未必都可信,野史未必都虛構
説起一些專家學者對“戲説歷史”痛心疾首,一味批駁,紀連海説:“我覺得雖然是戲説,裏頭假的虛的東西不少,但也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促使更多的人去關注歷史,甚至為了解‘真相’去多方求證歷史,這對歷史、對中國傳統文化來説,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你想,用假的東西,引起對於‘真’的討論,自然有它的好處。”
他説,歷史有四個層次:其一,已經發生了並且消失了的“真實的歷史”;其二,史學家以自己的喜好和觀點寫出來的“記錄的歷史”;其三,不同的人看完史書後又講出來的“傳播的歷史”;其四,根據以上這些,又衍生出的“演繹的歷史”。
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觀點來看待正史、野史這兩本中國最大的歷史書呢?紀連海説:“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未必都可信;野史是依據記錄者自己的材料、眼光、經歷、所聞、所見,自己記載下來的,我們不妨仔細審核、梳理,可能真有用處。用野史來證正史,未見得錯。正史未見得都真實,野史未見得都虛構。我們依據歷史現有的材料,做我們認可的推斷——歷史已經沒辦法還原了,我們只能無限地接近真相。完全的真相,已經過去了,這個誰都沒有辦法,而歷史恰恰因此而精彩。”
對於很多人的問題:學歷史有什麼用?紀連海認為,還原歷史真實是研究者的事,研究出來的結論,要由另外一部分人來傳播,這是歷史老師的作用。老百姓學歷史,是為了對今後有所啟發,歷史教育要達到的本質就是普通人也能最大可能地追求歷史的真實,並從中受益。
在經濟快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很多人感到迷茫,揭開歷史的面紗、從傳統文化長河中汲取營養能為我們帶來新的視角。紀連海口中的歷史點燃了很多人對歷史的興趣,引導人們感悟傳統,以史為鑒,這是他精彩書寫的自己的歷史。記者 張慈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