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的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吉狄馬加、陳若曦、嚴歌苓、汪國真等海內外400余名華文文學界人士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華文文學的文化傳承與時代擔當。講述中國故事,傳揚中華文化,海內外華文作家始終將此視為自己堅持不懈的使命與追求。
華文文學已成軟實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熱”、“漢語熱”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升溫,全球海外漢語學習者超過1億人。“這是世界華文文學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在大會開幕式上如是説。
“華文文學已成為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臺灣的華文作家陳若曦在大會高端論壇上表示,隨著漢語走向世界,海外華文作家也應該通過華文文學作品,展現中華民族的歷史與風采,繼“漢語熱”之後,在全球範圍內再掀一股華文文學熱。
對此,華人作家嚴歌苓結合自己在海外多年的寫作經歷,認為華人作家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應該從自己內心的感動出發。“中文是一種充滿魅力的語言,非常豐富,也非常深奧,我們要做的就是寫好中國文學,讓世界深度地理解中華文化。”她表示,傳播和翻譯中國文學的方式也很重要。
讓中華文化海外生根
從早期的“留學生文學”到當代的“新移民文學”,隨著華人在海外生活狀態的變化,華文文學也正發生著悄然改變。
“‘留學生文學’多以鄉愁為主題,表達海外華人希望回歸故鄉的心聲,‘新移民文學’則更多地反映海外華人逐漸融入移居國社會文化的新面貌。”陳若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華人作家葉周也在大會討論中指出,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海外華文作家開始更加頻繁地穿梭于中國和世界各地之間,他們在作品中所描繪的歷史與現實,已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地區的文化生活,而是一個廣大世界的融合。
“我的職業使我成為一條紐帶或橋梁,聯結著兩種語言、兩個文化、兩種社會,也聯結著故鄉和他鄉、母國和新祖國。”來自澳大利亞的華人作家洪丕柱將此視為自己的使命之一。
多種文化的交融,多元視角的匯聚,這已成為華文作家創作的一個新優勢,也讓他們在講述中國故事、傳揚中華文化時更加從容與自信。
“隨著華文作家逐漸融入當地社會,他們也能讓中華文化通過他們的作品在當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陳若曦説,這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乃至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需提升全球影響力
“客觀地來説,當代華文文學的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還不完全適應,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提升當代華文文學在世界文學領域的影響力與話語權。”作家、青海省委常委吉狄馬加在高端論壇上指出,目前華文文學在發展和傳播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來自海內外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文文學界人士就此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
詩人汪國真結合自身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提出華文作家可以借鑒中國古典詩詞中通俗易懂、引發共鳴以及經得起品味的創作規律,並借助音樂的形式,以詩言志,以歌咏言,更好地推動華文詩歌以及華文文學作品的國際傳播。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劉斯奮認為華文文學在主動向西方學習的同時,更應該守住自身傳統的審美理想,去俗還雅,讓華文文學真正具有獨到的眼光,從而在世界範圍內贏得應有的尊重。
“我們也可以借鑒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德國的‘歌德獎’,專門設立一項面向全球華文作家的高品質國際性文學獎項,以此提昇華文文學的全球影響力以及華語寫作的世界性地位。”吉狄馬加建議。嚴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