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展出的古籍《史記》。 田雯 攝
圖為展出的古籍《貞觀政要》。 田雯 攝
圖為展出的古籍《南京太仆寺志》。 田雯 攝
27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籌劃的“冊府千華”系列展覽,在南京圖書館展出。《永樂大典》殘頁、宋拓本《靈岩寺宋賢題詩題名集拓》等古籍首次出庫,同時展出的還有《史記》、《南京太仆寺志》等200部國家珍貴古籍善本。
據介紹,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裏,南京圖書館將陸續展出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200部善本,諸如宋元舊槧、皇室刻書、名家手稿等。這200部珍貴古籍善本中,宋本4部、元本3部、明本173、清本20部,包括了刻本、稿本、抄本、活字印本、套印本、拓本、鈐印本、彩繪本等各種版本,涵蓋了內府、藩府、儒學、書院、私人、家塾、書坊等多方刻書機構。
《永樂大典》殘頁等古籍首次出庫
此次特展所展出的《永樂大典》殘頁、宋拓本《靈岩寺宋賢題詩題名集拓》均是首次出庫,《南京太仆寺志》也是首次與讀者見面。
據南京圖書館副館長全勤介紹,《永樂大典》永樂年間在南京纂修完成後,僅抄錄了一部,被稱為“永樂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在朝代更疊、內憂外患中被偷盜、搶掠、焚燒,“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冊,且散藏於世界各地。因此,南京圖書館所藏的《永樂大典》雖為殘頁,卻彌足珍貴。
展出的《靈岩寺宋賢題詩題名集拓》為宋代原石的拓本,原石現已不存,所以此拓尤為珍貴。據介紹,靈岩寺作為中國“四大名剎”之一,在宋代不但會迎接當時赴任齊魯的官員,有時也會招待一些朝中到京東巡遊視查的官員,他們在靈岩寺留宿後往往也會賦詩留念。其後,這些留在寺中的題詩便由寺僧移刻于石。
首次與讀者見面的《南京太仆寺志》,為明代雷禮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時所撰,是明代唯一記述南京太仆寺的詳細情況、研究明代南京地區馬政的重要典籍,保留了當時馬政實施以來的第一手材料。
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周蓉介紹説,馬政是古代交通運輸和軍事武備方面的重要政務,明代官馬牧養與供應及官馬的多寡是衡量國力強弱的一種標誌,有所謂“馬政即國政”之稱。南圖所藏嘉靖本為此書初刻,清朗、完整,又是唯一的刻本,之後沒有再刻。所以此書傳本稀少,足本尤為珍貴。
明代藩府刻書集中展出
明藩府刻書既多且精,為明代印本特色之一,此次展覽選取了楚藩、鄭藩、德藩、崇府、伊藩、晉府、沈藩、唐藩、吉府、益府、趙府、秦藩12個藩府所刻書。所謂藩府,是指明王朝分封的各個親王府。藩府刻書始於洪武末年,以嘉靖、萬曆兩朝為最盛。
此次展出的《史記》130卷,就是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是秦藩第十一代定王朱惟焯以“關中地僻,難得善本”為由,于嘉靖十三年捐資刻行,所用底本為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刻本。過了16年,他的侄子、第十五代宣王再修版重印。此書與明嘉靖十三年晉府虛益堂刻本《初學記》,訛字最少,清代學者均以為“極善”。因為這種翻刻本品質非常高,舊時往往被書商撕去序跋等,冒充宋、元刻本。
全勤表示,中華古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情感、思想、言行以及生産生活情況,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不僅是中華文明延續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這些古籍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成果,體現著中華民族充沛的文化創造力,為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舉辦這個展覽,就是希望能讓珍貴典籍走進大眾,更廣泛地宣傳古籍保護理念,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勤説,展覽將一直持續至今年11月21日。(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