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廣州新華書店推“手繪網點地圖” 試圖喚起歷史回憶

時間:2014-10-15 08:11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新華書店,不能只在記憶中留存

  國慶後,廣州新華書店弄了份《手繪網點地圖》,用漫畫勾勒出已有和籌備中的24家新華書店店面形象和位置,試圖重新喚起廣州人的歷史回憶。據了解,2008年至今,廣州有7家新華書店關停。而問卷調查顯示,近四成讀者幾乎不去新華書店。

  多年前,筆者在廣州念大學時,週末最愛逛的地方就是北京路,那裏書肆雲集,新華書店、古籍書店、教育書店、兒童書店、外文書店……一逛就是一整天,哪怕不買書,回校也是滿心歡喜。今時今日,盛景不再,令人唏噓。

  國營書店一般沒有房租壓力,有政策性貸款和返稅,有騰出物業的可以出租,有各類出版機構談判優勢,還有教材教輔類圖書這一盈利點,但即使如此,實體書店仍有關停之虞,足見實體書店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有人數年前曾預言:“傳統書店將會從都市中消失。”隨著城市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消息傳出,尤其是一些著名品牌的倒下,加深了人們對實體書店消亡的焦慮。

  著名作家張抗抗説過,“書店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標記之一。一個城市,如果書店一家家倒閉,那麼這個城市一定是沒有生機的,肯定是缺了一些東西,所以保護實體書店顯得尤為重要。”保護是必需的,但是,要像不可移動文物一樣,只有投入不計産出的保護並不現實。政府層面的保護可以運用工具不多,也許只有稅收杠桿,對實體書店進行稅收減免優惠。作為實體書店,還是多想辦法,多條腿走路,學會自救。

  在香港和臺灣逛書店,發現一個現象:書店往往設在二樓,一樓用來賣衣服、電器、藥品等大眾商品,細問之下得知,因為一樓鋪租貴,二樓相對便宜,圖書利潤不足以支撐一樓鋪租。這對我們的實體書店也有借鑒意義,別説是租賃,可以省下一筆錢,哪怕是自有物業,一樓也可以考慮用來出租,獲得較高經濟收益,用租金補貼圖書經營虧損,這是其一。傳統書店就是圖書超市,普遍存在書架緊湊、空間逼仄、空氣混濁現象,人們或站或蹲著看書。國內外已有一些書店開始轉型,開設“書吧”,提供閱讀之外的休閒、聚會、交流等服務,這有助於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顧客群和圈子文化。“書吧”提供多元化服務,增加盈利點,從而改變依靠紙質圖書銷售的傳統盈利模式,此為其二。

  傳統實體書店最大挑戰來自網路書店,其實,有著深厚背景的傳統書店也可以試水線上業務。如整合了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等7家網上書店資源的北發圖書網,堪稱國有圖書發行領域的網上巨無霸。廣州在這方面仍有努力空間,此為其三。

  為城市存一家書店,為讀書人留一寸凈士,是城市的責任,也是讀者的期盼。 (連海平)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