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作家徐則臣:“北漂”有焦慮感與身份認同有關

時間:2014-08-26 08: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24日下午,“一代人自我表達的可能性”文學沙龍在北京舉辦,作家徐則臣攜新作《耶路撒冷》現身,並邀文化學者張檸等人做客騰訊書院,與到場讀者分享寫作背後的故事及自身“北漂”經歷。

  在近日公佈的魯迅文學獎名單中,徐則臣的作品上榜。近年來的創作中,徐則臣一直以描寫北京及鄉村環境為故事背景,現場,他坦言這與自己的經歷不無關係。徐則臣透露,在正式落戶北京之前,他曾當了九年“北漂”:“很多漂在北京的年輕人會有一種焦慮感,這大概與身份認同有關。”

  徐則臣認為,在當下中國現代化進程急速發展的轉型時期,看待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必須以鄉村為整體背景,而在城市化進程中,中國固有的鄉土社會倫理結構亦發生巨大變化,二者是互為他者的關係,“我寫這些城市小説要探討的內涵便關涉中國從鄉村到城市的路途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其中多涉及農村與小城市的人。”

  學者張檸也注意到徐則臣小説這種獨有品質。此外,張檸提出,徐則臣作品追求的美學高度一直在向50後、60後作家看齊,所以甫一現身文壇並沒有給文學界的研究者帶來陌生感,而是恰到好處的與其文學概念吻合。

  “同時,一些老作家可能寫歷史、鄉土題材較多,但在涉及當下經驗時筆觸會變得‘怪異’,比如描寫一些自殺、瘋子之類的現象或人物。”張檸稱,如何用一個正常眼光切入這個時代,並以大家能理解的文學形式呈現,這既是70後、80後作家的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新文學的傳統一直是以批判為主,徐則臣在這個方面的探索走在前面。”

  為了更好的説明這個問題,張檸以徐則臣小説《耶路撒冷》為例。他分析,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在國際化大都市的讀書生活,但敘事自有中心,並非專一寫些時髦熱門的東西,“正是運用了都市與鄉土生活的雙重視野,而作家不一定非要有鄉村生活才可以寫作。”

  “短篇小説最能夠體現作家的才能與精神深度。”張檸最後表示,徐則臣的創作會越來越好,乃至成為這個時代的標誌。(上官雲)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