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簽證,三分鐘搞定
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我們準備第四次出遊。這次主要目的地是北美,其次是沿加勒比海環行,途經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多明尼加等國。
首先,要簽證的就是美國,之前對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美國簽證早就有耳聞。據説,美國簽證官的工作是極端情緒化的。據一個朋友講,原本要去美國看看他的大女兒,順便治療一下眼睛,需要二女兒陪同。連去幾次都沒有簽下來。最後一次又被拒簽,走時,他長嘆一口氣説眼睛也不治了,以後不會再來這兒了。簽證官聽到了這話又把他們叫了回來説,為什麼不告訴他去治眼睛,隨後很順利地辦理了簽證。現如今輪到自己辦簽證了,心裏真沒底兒。但我是個不服輸的人,定下來要去做的事,是無論多麼艱難我都不會後退半步。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開始準備材料時,我翻到了朱兆瑞先生送給我們的書《我如何獲得40國簽證》,書中記載了他被加拿大和美國拒簽的經過,我的心再次收緊了。大名鼎鼎的朱總有留學英國的經歷,有在跨國公司工作的背景,護照上佈滿了出遊各國的記錄,無論哪方面,我們都無法和他相比,他都被拒簽了,我們肯定是沒戲。可是還沒上戰場拼一回就做失敗者,這不是我的性格。我始終奉行“事在人為”的辦事宗旨。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會做100%的努力。拼搏過了即使是失敗,我也不會後悔。
消除了思想上畏難情緒,我便開始積極準備材料。先辦理了中信銀行的卡,打電話聯繫好面簽的時間,填寫辦理旅遊簽證必需的表格,傳給美國大使館兩張照片,有效期半年以上的護照,銀行證明、房産證明、工資證明、退休證、戶口本、旅行計劃書,預訂的電子機票預訂單,青年旅館的預訂單和幾張生活照片等厚厚的一大疊。十幾類資料,我歸納整齊,按順序編號,寫了一張目錄表,附在首頁,裝進透明的塑膠夾內。這樣顯得格外乾淨,一目了然,爭取個好印象。一切準備完畢,我有按著申請者的要求重新審查了一遍。
申請中最難的第五條是要求申請者出示能確保在美國短暫停留後,必須離開的社會、經濟及其他關係的證明。大部分人被拒簽的原因都是簽證官先認定你有“移民傾向”:即在他們的眼中,每個人都有移民傾向,然後再把你從他們認為的可疑移民中挑出來,挑的根據除了第五條之外,還要看你當時的表現和回答詢問時簽證官對你的印象,這也是美國簽證必需要求面簽的主要原因之一,被大家稱為情緒化的工作也源於此。要想突破這一關,掌握好簽證官的心理是關鍵。經過分析,我準備了三個相冊:一個是關於家庭生活的,有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的,有和孫子們嬉笑玩耍的,我想通過照片表達的意思是中國有我最留戀的東西,我不可能不回來。第二個是在各個國家地標性建築的合影,比如雪梨歌劇院,一看就知道去過澳大利亞。最後一個封面是我站在格林威化的地標物旁,上面寫著2009年愛麗斯漫遊世界的計劃啟動了!沒想到這本冊子還真管用了。
面簽的那天早晨,清冷清冷的,還不到七點,大使館門口就排了長隊,大家都抱怨寒冷的天氣,跺著凍麻的腳,揪心著未知的命運。快挪到窗口時,已是11點了,我們是第三個,前邊還有兩個人。我不斷告訴自己要自信,這可是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這樣一想心裏坦然了許多。這時我聽見第一個人在回答簽證官的問題,是個小夥子,聲音卻很低沉,我和他只隔著一個人,卻什麼都聽不清楚,更別説簽證官在窗口裏邊了。果不其然,沒兩分鐘,護照就從窗口被遞了出來,小夥子垂頭喪氣地走了。輪到我前邊的小孩了,是個學生,要辦留學簽證,曾被拒簽八次。剛才我們小聲的交談了幾句,我囑咐他回答問題時一定要高聲。開始幾句聲音很大,我心裏還很為他高興,希望他能順利過關。又聽了幾句才發現,他不像是回答問題,純粹是背熟一篇文章,在簽證官面前又綵排了一遍。這種單調乏味的形式是外國人最反感的,更何況負責審查任務的簽證官先生。還沒來得及往下想,這個小孩已經耷拉著腦袋,手裏拿著已經被拒簽了的護照,步伐沉重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