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先生》:展民國十大先生風骨,為當今教育立鏡

時間:2012-08-23 09:22   來源:新華讀書

  [書籍資訊]

  書名: 《先生》

  定價:39.00元

  書號:978-7-5086-3443-2

  作者: 《先生》編寫組

  出版時間:2012-8

  [編輯推薦]

  “古者稱師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評判標準裏, 並非所有的教師, 都配稱“先生”。

  百年國史已有鏡鑒:教育盛,雖戰亂紛爭仍人才輩出、民力豐沛、國體向上;教育衰,縱四海平定歌舞昇平也社會浮躁、未來迷茫、振興乏力。教育,國之命脈,牽一髮而動全身,係百年而導國運,而先生又為百年教育之魂魄,是國之方向性指標。那時的先生們,不擅評職稱,更擅長個性教學法;有知識,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講人格和品格;教學相長,更傾力愛護學生;不獨守三尺講臺,更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展示大國民風範;學貫中西,更想回中國致用;熱心時政,更能為國家擔當。

  蔡元培、胡適、馬相伯、張伯苓、梅貽琦、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陳寅恪,他們開風氣之先,不墜青雲之志。他們的人格風骨、思想情懷、學術風範、學問自由,莫不是時代的榜樣。在波瀾壯闊的民國文化、烽火連天的抗戰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歸中,他們宛如一座座頑強的燈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內容簡介]

  先生,一個稱謂。一種修為。一份崇敬。一種精神。

  一百多年來,國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傳,有賴先生。

  《先生》一書以十集大型紀錄片《先生》為基礎,結合《新週刊》的“先生”專題文章,以十位先生的個性經歷為經,中國社會變革為緯,將其莫不傳奇的性格性情、命運經歷、學術作為,以及他們的善良、無奈、焦慮和歡喜,在點滴中漸次呈現,充分反映了先生們貼近群倫又卓爾不群的獨特全貌,讓讀者走近他們,走進那個時代,感受他們,了解他們,了解那個時代,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風骨,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傳承。也亦為現今中國教育,立鏡一面,呼喊十聲。

  先生都學貫中西,不僅有深厚的國學根基,又對西方的民主科學感同身受;他們生於亂世,顛沛流離于戰火,卻不求茍全性命、不求聞達,為國傳承與擔當;像庇護小雞的母雞般,以弱身禦強世;對學生後輩教之導之幫之扶之惜之愛之,毫不吝嗇提供經世學問之坐標以及人格營養,示範風骨與風度,為後輩的成長和民族的興盛贏得時間、空間。他們既清貧又富有,不僅有激情,還有理性;他們不斷張揚民主、科學,並點滴努力推動著國家的進步。

  [專家推薦]

  錯過胡適,中國錯過了100年。畢“百年之功”于“百日維新”誠不可信,但胡老夫子所舶來的杜威主義卻是一點一滴真誠的社會改造。 胡適不僅是約翰 克利斯朵夫,更是奧裏維,他是思想之軍,而不是暴力之軍。他被忽略了,卻從未有人能把他擊垮。

  ——熊培雲

  曾經有作家感嘆我們中國人少有世界意義,今天焦慮的民族主義者則直言要求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其實,考察歷史,放眼華人世界,我們可以驕傲,較之其他民族,中國人在現代、當代史上的文明貢獻幾乎不遑多讓。晏陽初就是這樣一個世界級的人物。

  ——余世存

  [目錄]

  前 言/一百年來影響了中國的先生們

  序 /那些背影,一個民族的正面

  蔡元培/思想自由,相容並包

  胡 適/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

  梅貽琦/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張伯苓/公允公能,日新月異

  晏陽初/辦平民學校,以造就“新民”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梁漱溟/以鄉村建設工作重建中國秩序

  竺可楨/辦大學不能不有哲學中心思想

  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馬相伯/“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後記一/鄧康延和他的“先生”們

  後記二/我看十大先生

  後記三/“大先生”固然奉獻更大,“小先生”一樣光榮偉大

  附錄一/“先生”考

  附錄二/ “先生”小事記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