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舌尖上的中國》:文化視覺盛宴中的跨文化傳播

時間:2012-07-19 09:08   來源:光明日報

  在中央電視臺授權下,光明日報出版社聯合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將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出版成書。

  熱播的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余溫尚在,近日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版《舌尖上的中國》問世。“舌尖”文化由影像延伸至文字,傳播載體的豐富將為其走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長久以來,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往往在於中西方文化內涵的巨大差異導致二者交流時出現難以逾越的傳播隔閡。美國學者霍爾曾用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區分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國文化是典型的高語境文化,它在表達自身時喜歡追求意境、喜歡言外之音、喜歡“言有盡而意無窮”。外國觀眾對我國的文化産品所反映的價值觀、信仰、歷史、社會制度等因素不夠了解,在解碼時會有意無意地産生抵觸感。《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實踐證明,巧妙地運用影像傳播的力量,在文化視覺盛宴中展現中西方的“文化同一”和“文化差異”的雙重編碼策略,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化折扣。具體説來,此片從以下三個方面實現了這種策略。

  一、強化讀圖時代影像的跨文化傳播力量

  人類進入視覺化讀圖時代後,影視傳播的形象化、直觀性等特性,使其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優勢日益明顯。借鑒麥茨的電影符號學理論,影視文本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前兩個部分為:視聽部分,包括語言、行為、景觀、構圖等視聽符號;故事部分,建立在第一層之上,通過視聽語言構成一個連貫的、具有意義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國》充分利用了電視影像的力量,緊緊圍繞這兩個層面,為中西方文化的對接、消除傳播隔閡搭建平臺,以便跨文化傳播的順利進行。

  從視聽符號的層面來説,《舌尖上的中國》採用“微距攝影”的手法,通過畫面、聲音、蒙太奇把美食的誘惑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此可以更加直接地觸發人類愛好美食的共通本性,有利於跨文化傳播的進行。

  從第二個層面來説,《舌尖上的中國》通過故事化敘事模式的運用,把跨文化傳播中影像的力量發揮到近乎極致。本來影視傳播形象化的特點是擅長講故事的,但是中國高語境文化和我國歷來對文學藝術功能認識上的“文以載道”的傳統,導致我國電視紀錄片一度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畫面的過於表意性湮沒了“解説”應有的作用,二是用主觀教化色彩濃重的解説詞,割裂紀實畫面。對於紀錄片而言,國際通用語言傳播方式是“用影像講故事”。《舌尖上的中國》即採用講故事的方式,以時間順序為序,截取一個個勞動者的生活場景片段向觀眾娓娓道來。這種編碼方式,使觀眾感情共鳴的産生渠道暢通無阻。

  二、堅持本土化文化的傾情再現

  《舌尖上的中國》酣暢淋漓地再現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本土文化,這種與西方文化迥異的文化差異體現在片中表現的中國人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以及這種認識背後體現的人生哲學。

  中西方文化的一大差異是對人與自然關係認識的不同。中國文化主張“天人合一”,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人類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舌尖上的中國》充分挖掘了美食背後這種深層次的中國文化:吉林查幹湖的漁民的漁網只能捕到兩公斤以上的魚,小魚則被人為地漏掉了,這是為了“獵殺不絕”;雲南的卓瑪採了松茸後,立刻用地上的松針把菌坑掩蓋好,只有這樣,菌絲才不被破壞,自然的恩賜才能延續……這些都體現了中國人崇尚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精神。在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中,中國人形成了迥異於西方的人生哲學: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舌尖上的中國》把美食的展示與人生哲學的揭示水乳交融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如片中的如下解説詞:五味使中國菜的味道千變萬化……五味最佳的存在方式是調節與平衡,這不僅是中國歷代廚師不斷尋求的完美狀態,也是中國人在為人處事甚至在治國經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樹立“求同”的主體訴求

  作為跨文化傳播的主體,《舌尖上的中國》樹立了“求同”的主體訴求,即在充分展現中國文化特殊性、差異性的基礎上,注重觸發人類共通的情感,引發觀眾共鳴,使作品具備更強的普遍性和人類性,具體體現在作品對普通勞動者的讚美以及對美食記憶中親情、愛情、鄉情的渲染。

  當今世界,人們一個普遍的共識是:熱愛勞動應該是人們具備的美德,不勞而獲者應被唾棄和鄙視。《舌尖上的中國》不遺餘力的、對我國普通勞動者的謳歌和讚美正是觸碰了人們這根感覺的神經。這裡有淩晨3點就出發尋找松茸的單珍卓瑪母女;有一次做700個黃饃饃的老黃……《舌尖上的中國》還描述了勞動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趣味橫生的細節,如72歲的居長龍用快刀把柔嫩的內酯豆腐切成細如髮絲的豆腐絲……種種勞動中的奇跡,讓觀眾對普通勞動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舌尖上的中國》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其中表現的與“家”相連的美食,以懷舊的方式,喚起觀眾珍貴的、難以忘懷的關於親情、愛情、鄉情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感受。這裡有村宴中鄉親鄰里濟濟一堂的鄉情;有獨具媽媽味道的燜面……給觀眾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以做豆腐球為生的姚貴文夫婦,妻子説丈夫“沒有優點,又懶又笨”,而丈夫評價妻子説“你全部是優點”,看似調侃的話語卻透露出二人多年來相濡以沫的深情。

  總之,《舌尖上的中國》運用影像的力量營造了一場文化視覺盛宴,它的成功經驗對於我國傳媒界逐漸扭轉國際跨文化傳播市場“西強中弱”的格局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意義。

  (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