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

時間:2010-09-01 08:55   來源:新華網

  蔡德貴:6歲。

  季羨林:到了濟南以後,那時候因為我是個男孩子。我們家的上一代的,(留下)我一個哥哥季寶慶,我沒有見過他,死得早,留了一個?嫂,大嫂生了個兒子,都叫劉二,我不知道為什麼叫劉二。那個大嫂是個厲害人物。

  蔡德貴:這個您講過了。不要重復了您會累的。

  季羨林:我這個,我説走運哪,是這樣子,就是到濟南以後,上了幾天,有那麼兩三天私塾。大概兩三天,很短很短的。

  蔡德貴:是因為淘氣嗎?

  季羨林:不是,曹家巷。後來就……

  蔡德貴:私塾是任曉麓④辦的嗎?

  季羨林:這個私塾啊,也沒有什麼人辦。反正他這個私塾先生,好像是我大舅母的父親,在曹家巷。

  蔡德貴:馬嬸母這邊的大舅母的父親。

  季羨林:嗯?

  蔡德貴:任曉麓不可能是私塾先生。他比您大不了幾歲,他1907年生人。您躺著,不用起來。這樣舒服一些。

  季羨林:不是。那個任曉麓,是後來,住在佛山街棗園,名字叫任熹,姓任哪,朱熹的熹,號叫曉麓。後來我們在正誼中學,他也考的正誼中學,我們正誼中學上的不是一年級,進的時候,不是一年級,是一年半級。那時候任曉麓,任熹啊,他的父親做過一任縣長,哪的縣長,不知道,當時我也不知道。所以在我們那一帶是最大的官啦,那架子極大,住在那個棗園,柴火市。

  蔡德貴:他家也是書香門第。

  季羨林:嗯。

  註釋:

  ①施存統,又名施復亮,浙江人。他小時候入私塾,習四書五經,1919年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五年制)二年級當學生的時候,因為該校反對當時束縛學生思想的常規,張揚學生的個性,“五四”運動以後,他深受影響,《浙江新潮》向他約稿,便發表《非孝》一文,認為一味盡孝是不合理的,要以父母、子女間平等的愛代替不平等的“孝”。

  ②王祥為魏晉時人,家在山東臨沂。繼母朱氏對他很不好,總是在他父親面前説壞話,久而久之,他父親逐漸厭惡他了。繼母在寒冬,想吃鮮活鯉魚。湖塘的水都凍冰,無法捉到鮮活鯉魚。王祥便衣將肉體臥在冰上,想用體溫將冰溶化。冰被溶破一個洞,水中躍出兩條鮮活鯉魚,王祥連忙捉住,抓著回家做給繼母吃。

  ③相傳老萊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兒童狀以取悅雙親。這些故事都是“二十四孝”裏面的。

  ④任曉麓(1907—1981.5.16),名任熹,號曉麓,別號卷翁。濟南市人。13歲始學篆書,師從沙崇如、夏金年。20年代末期,就學于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拜著名書法家、古文字學家丁佛言為師,後又從師著名金石學家陸和九。畢業後在濟南任中學教師、小學校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曾在淪陷區任科長、曲阜縣縣長。1946年在華南學院任語文教師。任曉麓自青年時代就勤於治學。二十幾歲時在容庚主辦的燕京大學《考古雜誌》上發表《石鼓文概述》一文。此後,著有《藤花榭本説文解字校勘記》、《印話》、《爵古齋印譜》、《石鼓齋印譜》、《曉麓詩存》、《日間詞》等。工書法,最擅長寫大篆。晚年的篆書楹聯在1979年全國群眾書法徵稿評比中獲一等獎,發表在1980年上海書畫社出版的《百幅優秀作品集》首頁,並被加以“此鐘鼎楹聯,筆力凝重,穩健活潑,行款妥貼,甚具功力”的評語。文化大革命期間,身處逆境。1978年後,創作出一批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其中不少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外賓,流傳于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地。曾任山東省書法篆刻研究會常務理事。1981年初,身染重疾,仍帶病編著《學篆簡言》等書。

  更多內容,請支援購買正版圖書!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