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京味文學叢書:《門》

時間:2009-04-30 08:55   來源:新華網

 

  內容簡介

  北京,是有著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她不僅有舉世矚目的文化遺存,同時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家,他們的創作生活與北京血肉相連,他們的創作思想與北京休戚相關,而他們的作品也成為北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應該説,“京味文學”還不是一個成熟的概念,什麼是“京味文學”?有沒有“京昧文學”,以及它的涵蓋範圍等等,歷來有著爭論和歧議。有關這些問題,盡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在北京文學的發展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批以北京為寫作背景,熟練準確地運用了北京語言特色,反映了各個不同時期北京人的生活與思想情感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它們的共性,也有著風格迥異的鮮明個性。這些作品發表以來,無論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都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讀者的喜愛,有的甚至成為代表一個時代的經典之作。為了使讀者系統地了解這樣一批作品,我們按不同時代和風格選編了十四位作家的作品。

  出版“京味文學叢書”還是一個嘗試,在同類作家與作品中,還有許多優秀者未能人選,不能不説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今後,我們還將不斷地豐富這套叢書,盡可能多地收入京味作家的作品。“京味文學叢書”即將出版,我們深切地盼望它能得到讀者的喜愛。

  作者簡介

  林斤瀾,1923年生,浙江溫州市人。1937年參加工作,195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60年開始專業寫作。寫過劇本、小説、散文、文論,各種類別都出過集子。近作有《矮凳橋》系列小説,《十年十癔》系列小説,《隨緣隨筆》文論,《立存些照》散文。

 

  文摘:龍潭

  幾個陌生人,湊巧走到一起。或因一件事,一句話,一片景色,觸動了心思,把平常不大説的話,連根帶梢搬了出來。這種情況不平常,可又是許多人遇見過的。現在,解放了的年頭,隨便走到哪,總有新鮮事情讓人動心,又沒有了舊社會的種種顧慮,這種不平常的談話,也就變得平常了。
  一個夏天的早晨,北京東南角的龍潭湖上,夜黑色裏邊,變出了深藍色,深藍色裏邊,又摻進了紫色、金色、綠色。魚兒在水中通通跳躍,蛐蛐、蟈蟈、知了,都不知在哪兒,但聽見唱成一片。應當説是熱鬧吧,聽來可倒平和安靜。

  有一位老人,拎著鳥籠,走到湖邊,隨手把鳥籠挂在樹上,就在樹旁活動起來。這老人光頭光臉,可是銀亮的頭髮根兒,鬍子茬兒,在古銅色的皮膚上,到處鑽了出來。他的活動不是太極拳,也不是體操,只是隨意彈彈腿,扭扭脖子,兩手卻在樹上抓撓,掰掉不必要的芽頭,就象行家修理樹木。一會兒,看見水邊上,不知什麼時候來了兩位釣魚的,蹲在那裏抽煙。

  夏天,天是猛然大亮的。龍潭湖裏湖外,高矮遠近,只見那綠色,濃淡重疊。老人四下裏欣賞,看見幾步外,坐著一位姑娘,一條圓滾滾的辮子,可頭盤了一圈。面前支著畫架子,悄悄抹上一大筆綠顏色,疑心是不是抹多了,悄悄地瞧瞧湖上,又抹上綠的,再抹上綠的。老人聽見腳邊切切嚓嚓,來了一群羊。奶羊只顧吃草,小羊吃一口,聽魚跳,吃一口,看蜻蜒飛。放羊的是個小青年,瘦高個子,赤腳短褲背心。他把鞭子扔在草地上,管自騎馬一般,騎著石頭凳子,面前攤開大本的琴譜,懷裏摟著胡琴。卻不拉。嘴唇動著,手指頭一個一個地在弦上扣。

  老人記起來,今天是星期天。想道:“好個星期天!”心裏鬆快,要跟人説説話。那兩個釣魚的,剛才説什麼來著,沒有聽真。這兩個人一胖一瘦,胖的頭髮花白,臉膛紅通通。瘦的黑瘦,鼻子尖尖,眼睛更加尖利。他們在釣魚嗎?怎麼看都不看魚竿,老抽煙。又透過煙霧,隔著湖,搜尋對岸的什麼。黑瘦子説:

  “幹嗎非要象公園裏的湖,圓的,光溜溜的。象這龍潭不好嗎?有港有溝,曲裏拐彎。”

  ……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