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世界的下一個超級大國
〔美〕方紹偉 著 柯雄 譯
新華出版社出版
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景氣還能否持續?中國的崛起是經濟意義上的復興還是文化意義上的復興?這種復興能否在不推行“西方民主”的基礎上繼續下去?
由旅美經濟學家方紹偉撰寫的《中國熱——世界的下一個超級大國》一書,最近由新華出版社翻譯出版。現任芝加哥“制度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方紹偉,以新制度經濟學、博弈論和文化心理學的方法,分析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制度根源,中國的“臉面崇拜”背後的“恥感文化”和“恐感文化”,中國當前“十大社會問題”的原因,中國歷史上“朝代週期”的制度基礎, 當代中國以新的任期制和多黨合作為特色的“政黨政治”的變革特徵,以及中國的“相互依賴文化”與西方的“個人自主文化”的差別。該書的結論是:中國的經濟自由化並不會逐步導致政治上的西化,其政治制度也不可能像西方人所説的逐漸走向崩潰,而中國的經濟復興實際上是整個文化復興的前奏,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主要不是經濟或軍事的挑戰而是“國家制度模式”的挑戰。
在《中國熱》中譯本中,作者添加了新的章節論述美國的金融危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作者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美國的一場制度文化危機,是個人自主的民族特徵、自由市場的思維習性、股權分散的公司結構和樂於冒險的文化氣質的危機,是美國對自己的制度文化缺乏徹底反思的危機,甚至還是美國人對自己的制度文化不可能有充分的自我意識的危機。如同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是“民主原教旨主義”的困境一樣,美國的金融危機是長期盛行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困境,是“市場永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和“私人監管在限制額外的風險方面比政府監管更為優越”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信條的否證,同時也是美國對“産權組合”、“連鎖外部性”和“制度失效”等缺乏敏感的悲劇性結果。而在中國,獨特的“比較制度優勢”能使中國克服種種暫時困難繼續發展。
該書的另一重點是對西方“多黨競選”民主及其在中國的適應性進行的實證和規範論述。作者令人耳目一新地分析了“多黨競選”實踐中的“集體行為的邏輯”、“集體信仰的邏輯”和“集體決策的邏輯” 等陷阱,揭示了“競選民主反映民意”這一大眾迷信的內在機制,由此闡述了中國走自己的“德能民主”道路而不會採用“競選民主”的“十二大理由”。在回應西方主流輿論對中國的批評中,該書是目前為止一個較為全面直接和有條有理的理論應對。
作者認為,理性開放而不是“宗教狂熱式”地審視市場經濟和西方民主,將是中國能否在世界金融危機背境下抓住機遇繼續崛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