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刻板印象:我們為什麼那樣看別人 這樣看自己

時間:2014-04-24 08:43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書 名:《刻板印象:我們為什麼那樣看別人,這樣看自己?》

  作 者:(美) 克勞德 M.斯蒂爾(Claude M. Steele)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刻板印像是什麼?

  是一種無所不在的社會效應,在不知不覺中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造成阻礙——哪怕我們沒有真的歧視別人,在社會身份的壓力存在時,“受害者”依然無法擁有公平的人生。

  刻板印象影響到誰?

  男性、女性、小孩、老人、黑人、大學生、公務員、90後……

  只要是有“社會身份標簽”的人,都會遭逢刻板印象——而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或幾個社會身份。

  哪怕是擁有才華、努力奮鬥的成功者也難於倖免,甚至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刻板印象有什麼危害?

  使人感到壓力,更糟糕的是可能背負著無法察覺的壓力。

  情緒反應:焦慮不安。

  生理反應:血壓升高。

  思維反應:胡思亂想。

  而長期積累的後果,是健康受損,學業、事業受阻,乃至引發其他心理問題。

  我們能做什麼?

  首先,認清刻板印象的本質。

  然後,搞清楚它是怎麼生效的。

  最後,實踐書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我們和他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克勞德 M.斯蒂爾(Claude M. Steele)

  社會心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務長,曾任密歇根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教授及心理系主任、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

  美國教育學會、國家科學學會、美國哲學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國家科學委員會成員。

  曾被授予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和馬利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榮譽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有:社會心理學、刻板印象威脅、自我肯定和成癮行為。

  書摘正文

  第1章

  起源:

  從身份認同説起

  1 社會身份,限制和威脅著我們

  記憶中,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黑人:那時候我大概七八歲,那天是學年的最後一天,悠長的暑期就在眼前。我跟我的鄰居小朋友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可就在這時,我聽説黑人小孩只有週三才能進入社區游泳池,其他日子都不許在社區游泳池裏游泳。於是,在那些炎夏的週三,我們就會像吉普賽人趕著大篷車一樣從黑人區魚貫而出,裹緊浴巾,奔向那個緊挨著白人區的神聖泳池。這種每週一次的詭異的“朝聖”之旅,標誌著那個特定時代和特定地區的種族秩序——那就是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芝加哥地區的種族秩序。用心理學家威廉克勞斯(William Cross)的話説,我以這種方式初次“邂逅”了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一種所謂的“種族秩序”。而且,種族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對我起到了暗示性的作用——難道我一輩子都只能在週三才有資格游泳?憑什麼?更何況,關於游泳的限制看來只是更多類似的種族秩序事件的前兆,之後還會有更多更糟糕的事情發生。緊接著,我就發現我們黑人小孩除週四外都不能去旱冰場玩!其實在我初次“邂逅”種族秩序之前,“黑人小孩”這個概念在我的心裏僅僅代表著住在我們社區裏的普普通通的小孩。可是現在呢,我們只有在每週的中間兩天才能和普通的小孩一樣“普通”。我們很難對如此明顯的種族隔離視而不見。更何況這種種族誤解讓我們付出了很多代價,比如我13歲的時候,為了應聘地區高爾夫球賽的球童,早上六點鐘就去排隊等候面試,等了整整一天,最後卻被告知他們根本不招收黑人。這就是我如何意識到我的黑人身份的。那時我尚未完全了解作為一個黑人對我來説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是我逐漸意識到它意味著很多很多。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