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唐李白少年遊:只剩下名字的詩人

時間:2014-04-30 08:49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三 壯心惜暮年

  持神仙之説的,不會認識趙蕤;認識趙蕤的,不談神仙。

  趙蕤,先氏為文翁嫡傳弟子,世代習經術不絕。至漢宣帝時,蜀中傳《易》趙賓,已稱大儒。嗣後兩百年家學,復開出術數一科。至於南朝宋、齊之交,趙氏族人繁盛起來,遂聚居於劍南道潼江之上的鹽亭縣,名趙村,每代移出一支族氏,或傳經或授術,不復歸裏。

  趙蕤這一代移出七丁戶,多行醫卜。唯有此子,遍覽群經之餘,兼習醫藥、卜筮、巫俗、樹藝、耕耘、匠作,“但莫知所宜”,乃字雲卿,這是多年以前趙蕤的父親在長安結識的一位年輕詩友沈佺期的字,把來給了自己的兒子,也不免有深切期許的意思。趙蕤的另一個字是成人離家之後自己取的,叫大賓,一方面以先祖大儒自勉;一方面也是點明身在異鄉為客的處境。此外,根據某些記載,他還有一個號,叫東岩子。

  一個在劍南道流傳相當廣泛的説法,以為趙蕤年輕時曾經隱居於長江明月峽,改名微,字微子—這當然是以商末紂王時見逐的微子啟自況—又因為追慕漢末諸葛武侯的人才與節操,而另號為“亮生”;到這名與號為止,都還明朗有理。

  可是這一則傳説的細節漫衍漸遠、也漸荒誕,説是有“微生亮”者,隱居讀書,時以捕魚為業,曾在長江的明月峽中捕得了一尾三尺白魚,回手扔在艙中,覆之以蘆席。回到家門前入艙揭席一看,魚隨即化為少女,潔白端麗,年可十六七。自道:“高唐之女,偶化魚遊,為君所得。”

  這“微生亮”便問:“既為人,能為妻否?”女曰:“冥契使然,何為不得?”如此夫妻三年,魚妻忽然道:“數已足矣,請歸高唐。”微生也不攔阻,只問了聲:“何時復來?”妻答:“情不可忘者,思我便來。”據説,其後每一歲間,夫妻還能夠見三數次面。

  不過,世事本然,似非如此奇詭。明月峽原名破天峽,為巴蜀北方門戶,是嘉陵江鑿嶺而成。原來趙蕤浪跡在外,曾于破天峽逆旅中為一自稱從京中來的婦人療疾,僅以一脈、一方,便豁然而愈之,因此一舉而醫名大振。此後,往來求問者不遠數百里風聞以至;趙蕤也就在破天峽羈留了三年,的確于閒暇時,也在峽中打過魚。

  而那婦人于三年之後,居然又來到了破天峽,仆從豪健,車馬鮮明,衣飾華艷,望之即是貴盛之家。她當眾宣稱:“欲謝相公延命之恩,恨不能也。老媼將死,今止彌留;相公天縱之才,非徒一醫可係,似應旁覽博聞些許。”

  説完,指點了趙蕤一個去處,就是江油縣之南、昌明縣之北,人稱大匡山的戴天山—那是貴婦的原鄉,本有一份家業,宅屋五椽,藏書萬卷;卻都是趙蕤從來不曾寓目的奇書。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