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唐李白少年遊:只剩下名字的詩人

時間:2014-04-30 08:49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就像是辦完了一樁大事,刺史先吩咐備車,隨即回頭對久候于一旁的別駕、錄事參軍、司法參軍、司戶參軍以及仆從和來客們説:“今歲刺史與爾輩賞禽迎春可好?”

  賞禽不是常例,但是總比困在刺史邸中分韻賦詩來得好,一時之間眾人都歡聲擊掌大笑。然而,春陽初至,歲節猶寒,有何禽可賞?又到何處去賞呢?

  “戴天山。”刺史微笑著睨視眾人,道:“會神仙!”

  據説,神仙道中有召喚禽鳥一門,頗為歷代帝王傾心眷慕。此道中人,一旦施展起法術,能以空空妙手,收取山林之間的各種鳥類。鳥兒們會群聚于仙人四週,有的高棲于喬木之枒,有的俯伏于叢草之間,有的在水湄沙洲處引頸翹盼,也有的會在山嵐嶺雲之際嘶鳴盤桓,試著接近那仙人。仙人持咒,但見其唇齒翕張,不能聞辨聲語,恐怕唯有禽鳥能夠聆會他的語意。

  這些鳥兒似乎也會依著某種仙人所指示的順序,飛身進前與仙人會晤—或就其掌心掠取谷食,或就其肩頭磨擦喙吻,也有體型巨碩,翼展丈許之鳥,多數無法説出族源、道其名類,竟然還能夠與神仙週旋不止片刻,像是老朋友一般,殷殷點頭眨眼,撲翅探爪,好像説了許多話。這讓戴天山在短短數年之間成了一座遠近馳名的仙山;早些年還有幾批道士想要在此建築宮宇觀塔,大肆擴延峨眉山一脈的道法香火。

  戴天山在綿州昌明縣北三十里的地方,山前還有山,兩山南北相依而立,也有稱這兩山為匡山的,南山號大匡,北山號小匡。此處之名,不脛而走,據説連北邊百里之外的龍州、劍州都有人津津樂道。最近每逢春秋佳日,還有數以百十計為一隊的遊人前來,爭嚷著看神仙。刺史的訪客裏有那頗知里巷風情的,趕緊湊趣説:“聞道大小匡山桃花開得好,野物繁茂,有呦呦鹿鳴之勝,十分難得;刺史有這般雅趣,我輩敢不相從?”

  刺史還沒答話,另一個頭戴紫冠、看來不過十多歲的少年道士點點頭,朝大門上刺史的詩句指了指,微笑著説:“這時節,不過是‘櫻垂雨墜’爾耳,桃花還未發枝呢。”

  “丹丘子真是箇中人!”刺史一抬手,拉住紫冠道士的衣袂,逕往衙署西側踅去。眾人跟走了約莫一箭之遙,轉向南側巷口一眼眄了,都不由得驚呼出聲—原來刺史早就給眾人備妥了牛車。大約也是由於新正立春之故,為表嘉慶歡愉,一行十數乘負軛的牲口都披戴著五彩紋衣,遠望一片繽紛撩亂,煞是好看。

  這時刺史才説了:“桃花未發,某等便去為春山補補顏色。”

  刺史和眾賓客們此行的確有目不暇給的奇遇,在這一個花朝節裏,他見識了意想不到的方外之人,也結交了只在魏、晉時代才可能生養孕育出來的隱逸之士。是後,他甚至經常廢弛公事,自己趕著牛車,車上載著像丹丘子一流的三五素心之友,來到這神仙所在之處。而在刺史原本狹促的官場上,一向沒有這般能夠放懷高議、詭辯劇談,而且異趣橫生之人的。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