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失落的預言》

時間:2010-04-29 09:44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12:失落的預言》 [英]麥利歐瑞汀著 王紅嬰譯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資料圖)

  《2012》和《阿凡達》在全球的熱映再度點燃了人類的末日情結,各路預言隨之鋪天蓋地而來,法國16世紀神秘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也重回公眾的視野。英國作家麥利歐瑞汀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資訊。在他的新作《2012:失落的預言》中,眾多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圍繞著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

  故事從吉普賽人巴貝勒薩馬納在報紙上發佈的一則廣告開始,這個花花公子宣稱要出售諾查丹瑪斯失落的預言詩。來自美國的暢銷書作家亞當薩比爾和一個“沒有眼白的怪眼人”為此展開了競購。隨後,巴貝勒在被怪眼人拷問的過程中自盡,薩比爾則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法國警方通緝的罪犯。撲朔迷離的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了某種驚悚的精神體驗之中。

  逃亡中的薩比爾偶然闖入了吉普賽人的聚居地,他幸運地取得了吉普賽人的信任並成為他們的一員。在薩馬納的親戚約拉和阿歷克西的幫助下,薩比爾踏上了尋找預言詩失落部分的艱險路途。

  緊隨其後的是怪眼人和法國警方,各方利益的糾結使得尋找詩稿的行程險象環生。最後,薩比爾雖然拿到了52首預言詩,但在與怪眼人的打鬥中,不得已將手稿推進了火爐。預言再度與世人擦肩而過。

  如同丹布朗在《天使與魔鬼》中設置了“光照派”一樣,麥利歐瑞汀在這本書裏也設置了一個神秘的組織——“惡魔經院”。隨著小説的逐步展開,作者甚至煞有介事地勾畫出這一組織的發展譜係,拿破侖和希特勒也被包容其中,而且是這一歷史悠久的組織中成就最大的兩個“反基督者”。按照這一組織的教義,上帝青睞他們,是為了使世界免於墮入魔鬼之手。由於“在黑白分明的世界裏,做主宰的往往是魔鬼”,這一組織所要做的,就是“給道德界限沾上泥濘,讓魔鬼也無法下手”。一方面,他們作為魔鬼的隨從,安撫魔鬼,使魔鬼相信自己處在一種滿意的狀態中。另一方面,他們在各種可能的情況下,儘量破壞基督再臨,因為他們認為基督再臨將會激勵魔鬼從無王的時期振奮而起,引發最後的決戰。組織成員們堅信,這樣的方式可以削弱邪惡力量,並將其轉變為公正的和可以控制的異體,最終制止撒旦。

  《2012:失落的預言》採用了多線索交叉並進的結構,不斷跳躍變換的視角,讓本來就錯綜複雜的情節顯得更為緊湊。書中還巧妙地融入了吉普賽的神話傳説、歷史習俗,從而使讀者得以一窺神秘的吉普賽文化風貌。小説不僅探討了形而上的宏大主題,也對現實和普通人加以關注。就前者而言,作者力圖使人相信,歷史本身是蕪雜的,而公眾接受的所謂“正史”其實是按照某種標準去除了許多枝節、甚至是被肆意改動過的。因此,從正史中我們不可能抵達世界真正的本質。而對於後者,從卡爾克和馬克隆身上就不難看出。在一開始,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兩個蹩腳的警察,但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除了哂笑,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人性的豐富以及對普通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千百年來,人類不斷地創造一個又一個末日預言,歸根結底,這是因為人們內心的末日情結在作祟。作為地球上的高級生命,儘管人類已經在地球和地球之外進行了大量探索,但是關於自身的根本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我們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將要往何方而去,正是這種懸空的狀態,讓我們對一個明確答案的渴求變得空前強烈。《2012:失落的預言》無疑是尋求這種答案的一次勇敢的嘗試。

  讀罷作品,掩卷沉思,我們非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對整個問題産生了更深的疑惑。就算人類知道了末日的具體時間和到來方式,又能怎樣?是否在明瞭自己和世界的命運之後,我們會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心態也會變得更加從容?還是恰恰相反,我們將變得歇斯底里,無所適從?《2012:失落的預言》不但讓我們思考未來,更讓我們思考當下。認真對待今日的生活或許才是作者想要告誡我們的箴言吧?

  (本文作者吳岩為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開設科幻文學理論研究、中西科幻比較研究、科幻名著選讀等研究生課程)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