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日子裏的“無心人”

時間:2013-02-16 08:44   來源:天津日報

  毫無疑問,《日子裏的中國——咱老百姓這20年》是一本輕鬆易讀的書,切碎了的小章節,大量生動可愛的創意插圖,充分體貼了當下讀者快餐式閱讀的需求。袁岳博士依託零點20年的調查數據,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切題,為中國人20年的生活方式變遷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記錄。

  但是通讀完整本書,竟莫名感到一份沉重,尤其是看到“等不及的中國人”一節時。或許是因為其中的一些文字引起了我內心的共振:

  “壯觀的中國速度背後,是13億中國人著急的步伐:急著掙錢、急著成功,怕一切來不及……我們需要的是時刻看著鐘錶,計劃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雙收、一夜暴富、儘早退休……”

  著急的心態帶來了什麼?我們在追求速度時無暇他顧,以致於人生的樂趣擦肩而過;我們為享受早早成功帶來的愉悅感,可能面臨更多意外和挫折。我們正在快速地消耗著自己的人生,等真正明白快慢、張弛的人生之道時,可能一切都晚了。”

  對比一下,我們是否無意間都成為了“等不及的中國人”的一分子?是的,我不否認,這一幅群像裏多少也有我的影子。在急匆匆的腳步中,我們一不小心都成了生活的“無心人”,就像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一書中所描寫的“營養充分,穿戴講究”,可是我們的心靈世界卻一片荒蕪。

  於是,我們的生活陷入到一種滑稽的悖論當中。書中形象地勾畫出了這種悖論:我們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又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結果是“教育要趁早,童年漸已老”;女人希望追求幸福,又怕失去工作晉陞良機,她們拒做母親,也“拒絕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年輕人希望身體健康,又不願意抽時間去鍛鍊,“一邊揮霍健康,一邊購買健康”;工作應是人生快樂之源,但高達36.3%的人希望提前退休,於是退休成了“從入職就開始的暢想”;老人希望安享晚年,但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只好“退而不休”……

  在經歷了30多年高速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漸至小康時,或許我們應當追問一下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生活,難道就是一味追求時間、效率、速度嗎?對此,《日子裏的中國》用數據説不,因為根據數據,“無心人”們並不快樂,他們希望獲得超越,向心靈回歸。

  那就適當地慢下來吧,慢下來心靈才能呼吸。不僅個體需要慢下來,國家也需要慢下來。事實上,個體的急躁與國家的急躁直接相關,在GDP至上的年代,一切都成為商品,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等帶有公共品性質的領域。在這樣的年代,作為個體的社會人可以無所顧忌地追求物質生活——更多的金錢、更好的汽車、更大的房子……但也深深地陷入到哈維爾所説的生存壓力制度當中,它像一個看不見的網籠罩著每一個人,其結果是我們離生活的本質越來越遠。

  一個好的現象是,作為未來十年里程碑式大會——黨的十八大沒有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而更強調增長的品質。在我看來,增長的品質理所應當包含道德、心靈這些要素,而且是核心的要素。只有國家有心,每個個體才能有心。希望再過十年或二十年,在袁岳博士下一本書的盤點中,能看到這些要素。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