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搞“臺獨”方面,李登輝是一年一個“臺階”,近來又喊出“逃避到國外活命”也要把“臺獨”推行到底、扶持陳水扁連任的狠話。最近,作為激進“臺獨”勢力代表的李登輝,又利用各種場合繼續拋頭露面,在散佈終極“臺獨”論調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打壓國親兩黨、挑撥兩岸關係,為陳水扁的“政權保衛戰”充當打手。李登輝最近的一系列動作,其目的不過在於,試圖借2004年3月選舉攪渾島內政治之水,實現擴充“臺獨”政治版圖、延長個人政治生命的野心。
“怪論”接連而出
隨著2004年臺灣“總統”選舉的逼近,島內政治氣氛越來越緊張,李登輝各種“怪論”也“脫口而出”。
第一,提高“臺獨”論調,反覆鼓吹“中華民國不存在説”、“臺灣正名説”、“臺獨時間表”、“公投決定臺灣新憲説”、“國家認同説”等分裂言論。9月6日,李登輝以臺灣“正名運動”總召集人身份強調“中華民國不存在”,“現在的臺灣只是一片國土,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屬於無主的土地”,“中華民國只是國號,而非國家,臺灣只是暫時將國家的名字借給中華民國”。9月17日,李登輝向日本記者表示,制定新“憲法”,2008年將臺灣建立成一個“主權國家”。2008年到2010年之間,解決臺灣“正名”問題。10月4日,李登輝分別從確立臺灣的“國家認同”、“正視中國的威脅”、“維護國家安全”等角度,再次鼓吹只有制定“新憲”臺灣才能“正名”,才能以“臺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並將其作為“臺灣21世紀國家發展最重要的目標”。 10月19日,李登輝又強調“公投、制憲”是國際潮流,只有順應國際潮流和世界發展的趨勢,才能“建立臺灣的國家認同”,才能“完全擺脫一中憲法的枷鎖”。10月27日,李登輝指出臺灣將來不應再講“獨立”,而應講“建國”,“建立一個有道德的國家”。11月1日,李登輝私下向泛綠成員表示,“2004年3月選舉是在決定國家認同”。11月2日,李登輝煽動民眾説正是因為缺乏“國家獨立的認同”才無法擺脫中國的“磁吸效應”和“政治控制”。
第二,抹黑、抹紅“泛藍”陣營。10月26日,李登輝以暗示性口吻指出,宋美齡當年“拿著錢到美國賄賂羅斯福總統和企業界人士”,“以中國料理”的方式從事對美“外交”。10月31日,李登輝在“全臺挺扁籌備成立大會”上,突然爆出如果陳水扁下臺,他“就要逃避到國外活命”的驚人之語。後來則順勢打出“中共牌”,聲稱他的真意不是“落跑”,而是“陳水扁若下臺,共産黨就來”,倒打國親一耙。原本可能遭國親圍剿的一段話,卻反過來先給連宋戴上“紅帽子”。緊接著,李登輝把“興票案”的主導責任推給連戰,聲稱當年“都是連戰開會、主導”處理“興票案”,跟他無關。11月1日李登輝又暗批連宋為反對“本土”政權而“聯共反臺”,把臺灣內部的“內在矛盾”當成“敵我矛盾”處理,完全淪為“中國遊説團”,泛藍陣營要求臺當局“限時三通”、開放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等是“替中國説話”。11月8日,李登輝出席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2003年會晚宴時又“不失時機”的攻擊國民黨是當年來臺灣是“借屍還魂”、“乞丐趕廟公”,批評泛藍所謂的“一個中國”根本是在“騙囝仔”。
第三,鼓吹只有陳水扁連任才能延續“本土”政權。9月20日李登輝明確向臺聯黨表明,針對明年3月選舉,他一定會支援陳水扁連任,但出手的時機還沒到。“時間若到我就有步數”。10月16日,李登輝召集“臺獨”勢力確定2004年2月28日舉行百萬人大遊行,幫助陳水扁再次上臺。李登輝強調“制憲、公投、正名及建國”等訴求,“都沒有阿扁連任重要”,“如果阿扁落選,各項訴求都會退倒,甚至成空”;“只有陳水扁明年當選連任,本土政權才得以延續,確保正名和公投制訂新憲運動的成功”。10月31日,李登輝親自籌組的“全臺挺扁總會”正式成立,並擔任總召集人。李趁機煽動説,臺灣要立即進行“臺灣正名、推動公投、制定新憲法”等3大目標,陳水扁是“本土政權”的總代表,“支援陳水扁,協助本土政權,就是支援臺灣”等。
另外,破壞兩岸關係、挑撥兩岸人民的矛盾是李登輝又一長項。11月1日,李登輝污衊祖國大陸對臺灣在“外交”、經濟上進行打壓,一再宣稱“不放棄使用武力”等種種作法“根本是一個敵對國家才會有的行為”,因此“中國是臺灣的敵國”,“臺灣安全最大的隱憂就在於島內民眾對中國敵我意識的消退”。
目的昭然若揭
李登輝帶頭利用“臺獨”分子“正名運動”大遊行、“李登輝學校”以及各種記者採訪的公開場合不斷的拋出“臺獨”怪論,目的十分明確。
第一,繼續為他的“臺獨夢”鋪路。李登輝把拒絕一個中國原則、惡化兩岸關係為核心的分裂路線和建立一套以“實質分裂”為核心的法律、政治制度作為他終身的事業。他本人公開承認,“把臺灣建立成新國家的目標,是他從1988年擔任‘總統’以來一直考慮的事情”。因此,不管何時何地,李登輝都會想方設法兜售他多年不變的“臺獨”商品。在提出“臺獨時間表”、“制定臺灣新憲”、“國家新認同”的“臺獨”怪論的基礎上,又提出“公投決定制憲”等,其實質就是要加速“臺獨”向“法律化、合法化”發展,是其“兩國論”的延伸。但夢終究只是夢而已,任何分裂祖國的“臺獨”活動勢必受到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第二,避免臺聯黨“泡沫化”。臺聯黨兩週年黨慶前,先是爆發內訌風波,蘇盈貴被開除黨籍;緊接著林志隆因被控性侵害案而停權,使得原本小的可憐的臺聯黨再次縮水。而在陳水扁喊出“制憲”後,一向標榜“臺獨、本土”的臺聯黨,更是感受到票源被民進黨搶回的危機。臺聯黨認為,“公投、正名、制憲”從陳水扁口中喊出來,這些“政績”反變成民進黨所有,基層選民也有再向民進黨靠攏的跡象,臺聯黨若無法在議題上凸顯其“正統臺獨”立場,不但會被邊緣化,更有泡沫化的危機。面對明年底的“立委”選戰,李登輝強調臺聯黨一定要比民進黨更衝、更“獨”、更強硬,才能凝固“臺獨基本教義派”的力量。
第三,打壓、分化泛藍。打擊國民黨是李登輝畢生的職志,在2004年選舉藍綠對決的板塊中,為防止國親兩黨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李登輝極力歪曲兩黨形象,抨擊其是“外來政權的新代表”,國民黨當年來臺是“借屍還魂”、“乞丐趕廟公”。而在兩岸關係上,李登輝向來以“仇中”為出發點,以“去中國化”為手段,以反霸權為藉口,以臺灣“獨立建國”為目標。因此,任何改善兩岸關係的作為都被扣上“賣臺”的大帽子,任何想要紓解兩岸關係的人都會被視為“中共的同路人”。在這種思維下,國民黨開放的大陸政策就被李登輝污衊為“替中國説話”,是“中國遊説團”。甚至還以“逃命説”“抹紅”國親兩黨。這種企圖以玩弄族群、省籍來操縱2004年選舉的低劣手法,只能引起島內民眾強烈反感。
第四,利用與陳水扁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擴大自己政治影響。面對2004年3月的選舉,李登輝認為,倘若陳水扁連任成功,李將寄望以更具實力的臺聯黨來牽制陳水扁的政策路線;反之,萬一陳連任失敗,李登輝更將寄望臺聯黨的實力增強,並與民進黨形成更明顯的區別,以保有政治籌碼。換句話説,不論陳連任成敗與否,在李登輝的估算中,臺聯黨與民進黨的關係都不會愈來愈單純,只會愈來愈複雜。就李登輝現階段的戰略而言,他必須傾力為陳助選,在試圖阻止連宋當選的同時,維持他在綠營的“宗師地位”是最終目的。倘若陳當選成功,將被解釋為李登輝輔選有功,進而嘗試增加對陳的影響力;反之,如陳競選連任失敗,李登輝也可全力保全其“獨派山頭老大”的地位。
李登輝的“獨論”再多,活動再頻,無法改變臺灣的主流民意,無法改變兩岸關係要前進要發展的趨勢。就島內政局而言,“過時老政客”與臺聯黨的表演,只能留下跳梁小丑的痕跡。 (張華)
《臺灣週刊》2003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