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聞人留影]關於蔣介石的傳聞(上)(2003.41)

時間:2004-05-17 16:03   來源:

  
  編者按:民間關於蔣介石的傳聞不少,但多止于聽説。近年來,島內刊物陸續發表有關文章,其中既有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也有見諸於檔案資料者,現擷其要者集錄如下,立此存照。

  蔣介石不是鄭三發子

  1952年,香港作家唐人寫了一部以蔣介石為主線的歷史小説??《金陵春夢》,出版後在海內外極為暢銷。其中談及蔣介石小時叫“鄭三發子”,是其母親改嫁帶到蔣家的“拖油瓶”。

  1994年9月號臺灣《傳記文學》,發表了一篇署名周慕瑜的文章。援引祖國大陸最近公佈的文史資料證明上述説法子虛烏有,“純屬虛構”。現將該文摘要如下。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機關刊物《民國檔案》1994年第1期公佈了1946年和1948鄭發(又名鄭紹發,亦即所謂“鄭三發子”)給蔣介石的兩封信。信是從國民黨政府遺棄在南京舊檔案中發掘出來的。這兩封信有助於印證鄭三發子不是蔣介石,而是另有其人,並可佐證他與蔣介石的真正關係。

  第一封信標明的國民黨政府收文日期是1946年12月13日,收文編號為“京府字第15517號”,標題為“續函為曾于福安館內同學分別來京晉謁無門”;該信信封標明“蔣主席親啟”,落款為“本市(南京市)升州路糯米巷15號鄭發呈”。

  該信正文為:

“主席鈞鑒:

  敬稟者。竊鄭發62歲,原籍河南許昌靈溝鎮人,于清光緒25年(1899年)曾在開封鄭老師福安館內求學時與主席係屬同學,別後數十年,始終不克一晤。至民國18年(1929年)秋,並蒙主座召見,因發離家未遇,殊覺悵然。發分別來京晉謁無門。

  同學敬請

崇安!

                            民人鄭發拜啟”

  第二封信所標收文日期為1948年6月2日,收文編號為“總字第326號”,標題為“為因戰亂逃奔至京(南京)避險懇求恩準召見以解數十年渴望”,信封標明“總統府文官處吳秘書長鼎昌轉呈大總統鈞啟”,落款為“南京升州路糯米巷16號鄭緘”。

  該信正文為:

“大總統鈞鑒:

  敬稟者。竊鄭發64歲,原籍河南許昌靈溝鎮人,于清光緒25年,曾于開封鄭老師館內求學時與總座同學,別後數十年始終未克一晤。至35年(1946年),發奔至南京,蒙總統派吳秘書長鼎昌召見,心感莫忘。發今再來京,因許昌戰亂……迫不得已,發不顧生死星夜奔至南京以避危險,專呈一函懇求總座恩準召見,解數十年渴望,幸得一見,感戴之至。

  肅此

敬請崇安!

                             步兵少校鄭發鞠躬

                               5月23日”

  這兩封信可以澄清鄭發與蔣介石的關係:所謂“鄭三發子”不是蔣介石本人,也不是蔣的哥哥。寫信人例舉當年同學的時間、地點,言之鑿鑿稱與蔣介石同在開封鄭老師的私塾學習,似乎言之有據,不是平空杜撰。由於雙方當事人俱已作古,死無對證,關於鄭發與蔣介石是否真如信中所説是同學關係,真實程度已不可考,但二人絕非“兄弟”關係。這可從信中文末落款的稱謂得到證明,前信鄭自稱“民人”,後信則自稱“步兵少校”,説明鄭發絕非過去民間傳聞説的“蔣介石的哥哥”。而且蔣介石對鄭發並非完全不予理睬,如信中説1929年秋蔣曾“召見”鄭發,但事值鄭不在家未遇。這時正值中原大戰前夕,蔣介石曾來往許昌多次,可能見到鄭的來信後要見他。第二次只是讓其手下國民黨秘書長吳氏出面應付。這也間接證實鄭發所持同學之説絕非空穴來風,否則也不會得到堂堂國民黨秘書長吳氏的代為接見。

  蔣介石對鄭發很頭痛,後者在重慶時以蔣之“兄長”自稱,加之其相貌身材酷似蔣,到處招搖,包括求助於河南同鄉會,要與“乃弟”見上一面。據悉蔣介石的侍從室奉命,數次予以金錢救助,囑其回鄉。鄭發得寸進尺,仍糾纏不休,後被特務頭子戴笠誘至貴州息峰集中營予以軟禁數年,于抗戰勝利方被釋放回鄉。據説鄭在老家仍由有關單位予少量經濟援助。目前在臺的河南同鄉中尚有當年奉命接濟鄭發的人,“迄今仍信鄭發為蔣介石之兄”,認為“否則為何蔣要予以接濟?”所以,民間一直有當年軍統特務關押了蔣介石的親哥哥的説法。

  以上兩信均寄于抗戰勝利之後,此時戴笠已死,鄭發獲得自由,因沒有經濟來源,於是來到南京,其目的可能是請求當局救濟。此時,已不再自稱“兄長”“胞兄”,而以“民人”、“步兵少校”表明其身份。

  蔣介石曾拜黃金榮為師

  一般人都知道蔣介石與上海封建幫會有過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知道他曾經投拜過上海第一號幫會頭子??黃金榮為師的卻不多。作者曾經黃得意的門生、上海“大世界”經理唐嘉鵬介紹,投拜在黃的門下,長年追隨黃金榮,後又得到黃的准許自立門戶??“振堂”,深得黃金榮的信任。為了表示對作者的信賴和誇耀自己的權勢,黃親口向其談了不少“私房話”,其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蔣介石曾拜在他的門下。

  1916年5月,陳其美被刺殺于上海,從此蔣介石在政界失去了靠山,在經濟上也開始拮據起來。蔣介石曾與張人傑、戴季陶、陳果夫等人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活動,進行買空賣空的勾當,不久投機失敗背了一身債,處境十分狼狽。在被債權人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蔣介石決定離開上海,到廣州去投奔孫中山先生。但他當時為債務所纏又缺少路費,就去找虞洽卿老闆商量辦法。虞當時在上海商界雖有地位,卻是一個賣空買空的“空殼老闆”、負債大王,同時他也不肯做這種借錢肯定收不回的冤大頭,就代蔣介石出主意,另辟門路尋找庇護人,介紹蔣去投帖拜黃金榮為“老頭子”。這樣,一可以利用黃的招牌去對付債權人;二可以向黃商借路費。二人商量妥當,先由虞洽卿與黃金榮談妥並約好日期,然後陪同蔣介石前去拜師。(周慕瑜等)  

(本文係由臺《傳記文學》月刊1994年8、9月號周慕瑜、黃振世和楊耀健所著相關文章改編而成,編輯時進行了刪節並對文字做了處理。)

《臺灣週刊》2003年第41期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