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封面文章]臺灣各界熱切關注“神舟”五號成功發射(2003.40)

時間:2004-05-10 18:07   來源:

  
  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並於次日順利回收。島內各界對此給予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盛讚這標誌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文字典中“難如登天”的字眼從此失去了意義,值得包括臺灣人在內的所有中國人自豪和驕傲。

  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臺灣各大傳媒對於“神舟”五號給予極大關注。早在發射前數天,媒體就展開相關報道。15日9時成功發射後,傳媒立即進行全面廣泛報道,掀起一股“神舟”五號的報道熱潮。“中央社”自15日上午8時50分起2小時內共發出10條有關“神舟”五號升空的消息,數量之多、速度之快十分罕見。東森新聞、TVBS、中天、年代等電視媒體進行了全天滾動報道。《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等各大電子媒體也立即在頭版、頭條以專輯、專版、套紅特大標題、配彩圖等方式進行詳盡報道。《聯合晚報》、《中時晚報》在15日下午即頭版頭條刊登了“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消息,辟出專版發佈相關新聞,而次日的《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等各大報亦是把“神舟”五號升空作為焦點話題。在報道內容方面,從飛船運作狀況、宇航員楊利偉介紹、觀看飛船最佳地點、“神舟”五號順利著陸、大陸慶祝成功到紀念郵票熱賣、航太員能吃得到宮保雞丁、宇宙飛行服造價千萬人民幣等,島內媒體事無巨細均有涉筆。

  飛船的發射成功在島內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第一,認為“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有著重要意義,值得包括臺灣人在內的所有中國人自豪。島內媒體對我國的航太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時報》稱,中國繼前蘇聯﹑美國之後,成為全世界第三個送人進入太空的國家,標誌著航太技術的重大突破。《聯合報》指出,這是大陸自1970年首次發射人造衛星以來最重大的航太科技進展,大陸借發射飛船向世界展示了太空科技能力,“中共在高科技領域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超乎西方人的想像”,“隱含重大的軍事、政治、經濟意義”,顯示大陸有實力在未來太空領域扮演角色;被喻為“中國的阿波羅”的“神舟”五號不僅載負著13億中國人的太空夢與強國夢,也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陷入低潮的國際太空探索産生了激勵作用;從某種角度而言,“神舟”五號也是亞洲的勝利,畢竟這是亞洲國家首度躋身現代太空科技殿堂。《工商時報》則從經濟的角度指出,大陸的太空科技坐擁龐大商機,僅運載火箭和衛星應用方面就有著驚人的市場需求,預計2005年大陸衛星應用産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此外航太還涉及了許多尖端領域,包括全新材料的應用、全新燃料的研發及基因改良作物等。

  輿論還認為飛天創舉表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激發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國時報》指出,隨著太空熱升溫,中國的愛國主義情緒將隨之升高。臺灣的“中國統一聯盟”及“中華文化協會”會長范光陵代表100個人民團體發來賀電,表示飛船發射成功是大陸科技發展新的里程碑,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榮耀。臺灣東吳大學教授楊開煌、“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理事長許文彬也指出,“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是中華民族、全球華人值得驕傲的事情,盼望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好的方面推廣到其他領域和工作中去,“那樣我們的成就就會更大、更讓人驚嘆、更讓人羨慕”。此外,臺灣網友也展開了熱烈討論,普遍認為大陸成功發射飛船,“是龍的傳人空前的偉大成就,是華人之光,臺灣與有榮焉”;“最重要的是,飛船發射倒讀秒時,聽到的是中文的三、二、一,而不是three、two、one;無線電通話退出時,聽到的是“完畢”而不是over”;“陳水扁不敢致電胡錦濤,我們臺灣百姓共同致賀”。

  第二,認為兩岸可在各個領域積極展開闔作並達成和解。島內各界對“神舟”五號送臺灣的蕃茄和青椒等36種500克種子到太空做研究津津樂道,認為“對兩岸太空農業合作具有開啟作用”,盼望兩岸能進一步合作。成功大學航太係教授景鴻鑫呼籲,“兩岸合作從太空合作開始”,可讓臺灣的大﹑中學生設計科學實驗進入“神舟”飛船太空艙做實驗,“為兩岸建立良好的氣氛,化解敵意”。臺實驗研究院長兼太空計劃室主任李羅權表示,臺灣2005年底部署的“中華”三號衛星若能在島內政策允許的情況下與大陸合作,可創造互利雙贏成果。楊開煌、許文彬也表示,希望兩岸能開展更多科技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兩岸各界人士攜起手來,為兩岸民眾的福祉共同努力,並一起分享彼此的自豪和榮耀。

  此外,由於飛船的成功發射對我軍的現代化建設有著積極意義,包括前“國防管理學院院長”帥化民在內的軍事專家均認為,大陸在亞洲這個區域説話的份量和影響力會大大增加,臺海的軍力平衡進一步向大陸傾斜,“臺絕對沒有能力和大陸進行太空軍備競賽,應最終達成兩岸政治、經濟和人民心理的和解,而非走軍事衝突的道路”。

  第三,認為兩相比較下,臺當局與大陸形成的巨大落差“實在令人失望”。不少臺灣網友的留言指出,飛船的成功發射顯示大陸一直在不斷進步,反觀島內卻在搞族群分裂、鬧“文革”,海峽兩岸“一邊向上提升,一邊向下沉淪”,對民進黨當局非常失望。《民生報》等媒體發表的社論則稱,大陸的航太科技令人刮目相看,臺灣的高價魚雷試射卻頻頻失誤;“神舟”五號一飛沖天之際,島內正在上演的卻是一場由民進黨主導的“新憲”大戲,它滿足的只是少數政治人物的想像,而多數民眾拼經濟、改善現實生活的渴望卻受到漠視。

  島內當局低調處理

  與民眾的熱烈反應格格不入的是,臺當局刻意冷處理,甚至還乘機鼓噪所謂“大陸軍事威脅論”。

  第一,反應冷淡,並未針對“神舟”五號發表看法。“總統府”、“行政院”以及民進黨高層官員均三緘其口,對飛船成功發射不予置評,僅由“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發表簡短談話。臺當局對飛船上有無攜帶臺灣種子也忌諱莫深,“農委會主委”李金龍在接受質詢時竟否認有臺灣的種子上天。對此,《中央日報》一針見血地指出,陳水扁當局推動“去中國化”政策,官方的反應自然是輕描淡寫,甚至還帶有若干“酸葡萄”的味道。島內民眾對當局的冷處理非常不滿,其中一位取名“龍吟居士”的網友留言比較典型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他表示,“不見陳水扁致電祝賀,表示善意,也表達臺灣同胞與有榮焉! 臺灣應放開胸襟大聲喊出心裏的話! 別老是躲在陰暗中唱衰人家。”

  第二,煽動“大陸軍事威脅論”。林佳龍不懷好意地宣稱,“希望大陸的太空科技發展不要演變為武器競賽,或是影響亞太區域的安全、平衡,更不希望對臺灣有軍事的針對性”;大陸太空科技如用於軍事或非和平用途,臺就必須關心。“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也表示,大陸的太空計劃有軍事利用價值及用途,“對臺海安全將産生更大威脅”,軍方會密切觀察後續發展,“希望減少對臺灣可能的威脅和傷害”。對此,臺戰略專家、“外交部諮詢委員”廖宏祥進行了反駁,他表示飛船短中期內並無軍事用途,不會對臺灣造成安全上的直接影響;大陸的目標也絕對不會只是針對臺灣,而是放眼世界。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顯示出我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增強了島內民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主張和平統一的政治團體和民眾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同時對“臺獨”勢力産生很大的威懾作用。 (冷波) 

《臺灣週刊》2003年第40期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