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2005年臺灣當局的雙重危機

時間:2006-02-22 11:25   來源:

 
  2005年即將結束,這一年對執政已近6年的民進黨來説,可謂是 “風雨飄搖”。經濟上,“沉淪的序幕已經拉開。”政治上,陳水扁的第二任期尚未過半,“雙腳卻跛了一半”。總之,臺灣當局正陷入雙重危機之中。

  嚴重的經濟危機

  曾被譽為亞州四小龍的臺灣經濟,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就一蹶不振,今年更陷於嚴重的蕭條中。表現在:

  第一、經濟成長率驟降

  在臺灣成為亞州四小龍以後的中國國民黨主政時期,臺灣經濟雖有起伏,但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長速度。然而民進黨執政5年多來,不僅平均經濟成長率大幅滑落到3.3%,而且在2005年前3個季度亞州9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成長率中排名倒數第2。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臺灣媒體警告説“臺灣所剩下的時間已不多了。”

  第二、出口成長緩慢,貿易順差大減

  臺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外銷經濟體,外貿出口歷來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年出口值佔GDP的60%。從1976年開始,臺灣的出口就多於進口。1984—2004年臺灣的年貿易順差一直保持在60億美元以上,其中2002年高達180億美元。可是近兩年來,由於島內環境全面惡化,出口已出現了萎縮現象:2005年亞洲主要國家的年均出口增長率為16%,而臺灣只有6.6%;由於出口減少,上半年的貿易順差僅7.5億美元,預估今年全年的順差可能只有30億美元左右,將成為23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第三、産業進一步快速外移

  由於島內的投資環境不斷惡化,産業外移的步伐越來越快,外移的主要地區又在大陸,移出的産業已經由傳統産業發展到高科技産業了。例如,電腦製造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就成了世界資訊硬體重鎮。據統計,2004年臺灣電腦的生産總值為684億美元,高居世界第2位。可是,其中在臺灣本島生産的只有170億美元,佔15.7%;在大陸生産的卻高達480億美元,佔了70%。去年還有個別廠商如王永慶女婿經營的大眾電腦公司,企圖固守臺灣不外移,今年第三季度也不得不遷廠到大陸蘇州。從此,臺灣最後一條筆記型電腦生産線被迫關閉,“筆記型電腦在臺灣吹熄燈號了”。另外,臺灣的半導體産業也面臨空洞化的局面,眼巴巴地看著美、日、韓等國來大陸沒廠並搶佔商機,結果連向來不動心的臺積電張忠謀也開始坐立不安了。

  第四、債務纍纍,財政危機嚴重

  民進黨為了去中國化、實現“臺獨”,對內用大把大把的鈔票拼選舉、拉選票、亂增軍費,對外推行金錢外交,致使財政赤字節節上升,政府債務餘額愈滾愈大。2000年政黨輪替時,政府債務餘額是2.8兆元新台幣。民進黨執政5年多,2005年的債務餘額增加到4.3兆元新台幣,島內百姓的每人平均負債額達19萬元新台幣。需要強調的是,這4.3兆元新台幣的債務,只不過是臺灣官方公佈的數字,若加上隱藏性的債務,臺灣當局的債務餘額肯定比上述數字大。比如:臺灣當局常以計劃外的“特別預算”來增加財政支出就屬隱藏性的債務。近期被揭露出的高雄捷運工程舞弊案和高鐵工程的財務危機等,既增加了政府的債務負擔,更暴露出民進黨當局官商勾結、剝削勞工、中飽私囊的醜聞。臺灣媒體警示:目前“臺灣中央地方都面臨無米之炊。”

  第五、痛苦指數(物價上漲率+失業率)升高

  由於國際油價、醫療費用和果菜價格上漲,預估全年物價漲幅創9年以來的新高,達5%左右。雖然物價漲幅不算很高,但“社會普遍有被剝奪感”。因為勞動者薪資的上漲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1994年以前職工薪資年增長率為5%,近來連續5年,平均加薪未超過2%。特別是今年工業服務業員工的平均薪資,與2000年相比只增加1600元新台幣,4年漲幅不到5%。

  另外,失業率降不下來,仍保持在4.5%左右,“失業人數已超過40萬,受影響者超過220萬。”其中一個特別引人關注的現象是中壯年失業率大增,已經由1996年的7%,增長到2005年的22%。中壯年失業,絕不是影響一個人,而一定會影響全家人的生活。有人將50歲失業,看作是島內出現的新的貧窮風暴。

  由於物價上漲和失業率居高不下,致使全島痛苦指數超過6%,“創下歷史新高”。另外,島內股市也很低迷。據報道:“今年亞洲區域的股市平均上揚15%,韓國更上升34%,臺灣卻下跌1%”,它對佔全島近1/3人口的700萬股民的影響無疑很大。以上説明,全島的貧富差距在擴大,島內人民的生活愈來愈不太好過。

  ……


(來源:兩岸關係2005年第12期 作者:劉建興)
                                                  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