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陳水扁將怎樣走“自己的路”

時間:2002-10-15 14:58   來源:

  陳水扁在諾魯與中國建交後,表示“要重新思考”,“走咱自己的路”以後,他在世界臺灣同鄉會大會上又進一步提出:“臺灣跟對岸中國是一邊一國,要分清楚。”“要認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近,他又動作頻頻,主要有:指派呂秀蓮混入印尼;由他本人出面對外介紹“一邊一國、公投立法迫切”的三個背景;舉行大溪會議和三芝會議;由他的妻子赴美宣揚“臺灣民主”等等。
  那麼,陳水扁將怎樣走自己的路?
  陳水扁兩年多來走過的路
  應當説,陳水扁兩年多前上臺以來,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分析一下陳水扁這兩年多來已經走的路,再看看他發表上述談話以來的作為,應該可以大體上看出他下一步要走的路的端倪了。
  他上臺兩年多來已經走的路,就兩岸關係而言,主要是由以下內容構成的:
  1、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認海協與臺灣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聲稱“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又稱兩岸可以討論“未來的一個中國問題”。就這樣,他用這種語言表示了他“臺灣海峽,一邊一國”的立場。因此,不少評論認為,陳水扁兩年來搞的是不公開講“兩國論”的“兩國論”。
  2、以攻擊祖國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和在國際上“打壓”臺灣為重點,千方百計煽動臺灣民眾反大陸情緒(臺灣一些學者稱它為民粹主義情緒),並大力推動在文化上、民族和國家認同上的“脫中國化”,以培植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意識,為臺灣民眾在心理上接受“兩國論”作準備,進而形成所謂“臺灣國家認同意識”,接受其所謂的“一邊一國”。
  3、為有利於培植上述這種意識,並防止兩岸民間經貿合作發展成密不可分而影響“臺灣主體性”,因而盡一切可能阻撓兩岸經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阻撓兩岸的直接“三通”。但是,迫於兩岸經貿關係的現實和臺灣企業界的壓力,陳水扁又不得不聲稱大陸是臺灣對外經貿關係的“一環”,也經常把“兩岸三通是必走的路”挂在嘴邊;採取過一些鬆動的措施,如開放“小三通”(儘管更多地是想用“小三通”來減輕臺灣民眾要求兩岸全面“三通”的壓力);承諾有限度地開放8英寸晶圓廠到大陸投資生産;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來代替“戒急用忍”,但以“有效管理”為藉口,在相當程度上又讓“戒急用忍”借屍還魂。
  4、花大力氣爭取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努力穩住?爭取增加與臺的“邦交國”,力圖國際社會接受其所謂“臺灣海峽,一邊一國”的主張;在國際上竭力擠進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
  5、大量購買先進武器,在保衛臺灣“安全”的名義下,企圖以武力永遠維持臺灣與大陸的分離狀態,以達到“一邊一國”的目的。
  由此觀之,陳水扁兩年來儘管口頭上沒有用“兩國論”這個詞,但他在兩岸關係上推行的路線,概括起來就是:盡其所能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擺脫與大陸的關係,?在國際上、軍事上創造條件,企圖把海峽兩岸變成“兩國”。
陳水扁今後的若干側重點
  從已經走過的路可以看出,陳水扁堅持“臺獨”,在根本上與李登輝、“臺獨”基本教義派?無區別;但他儘量回避正面地提出“兩國論”,與公開主張“兩國論”的李登輝、與主張“公投決定臺灣前途”的“臺獨”基本教義派,還保持著某些區隔。但是,這次陳水扁“一邊一國”的講話,使他上臺兩年來在“兩國論”問題上與李登輝的某些區隔不存在了;他的“要認真思考”“公投立法迫切”的談話,也使他與通過“居民自決投票”成立“臺灣共和國”的“臺獨”基本教義派的區隔,大大縮小了。這表明,正面地、公開地堅持“一邊一國”的“兩國論”,?把“公投立法”列入“認真思考”,也就是進入作準備、至少是輿論準備的階段,已成為陳水扁剩下任期內推行“臺獨”分裂路線、“走自己路”方面的側重點。
  其次,在兩岸經貿方面,一方面,陳水扁嘴上仍標榜要“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聲稱兩岸“三通”“不管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無可回避,要勇於面對”(8月30日的講話)。在“立法院”修訂《兩岸關係條例》時,臺灣當局仍擬把除海基會外還可用“復委託”方式進行兩岸“三通”談判列入修訂的內容,為採取類似港臺民間通航談判模式進行兩岸“三通”談判,留下了迴旋餘地;在這方面,他與堅持“戒急用忍”的李登輝和把大陸視為“黑洞”、反對兩岸經貿往來的“臺獨”基本教義派,仍保持著一定距離。但另一方面,在8月24日到25日的“大溪會議”上,臺灣當局又強調“應加速推動與臺貿易夥伴包括美國、日本及東協國家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深化臺灣經濟國際化”;而人們注意到,近一時期來,出於防止臺灣經濟與大陸經濟進一步密切這一政治目的,正是李登輝等人極力倡導與美、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對兩岸“三通”,“大溪會議”僅提出“行政部門應就如何落實兩岸直航進行評估規劃”。與美、日等國簽自由貿易協定,是要求“加速”;而對兩岸直航,則僅要求“評估”;孰重孰輕,不言自明。這是陳水扁在他剩下的任期內在兩岸經貿關係上“走自己路”的側重點,其實質是向李登輝和“臺獨”基本教義派的主張靠攏,進一步設置障礙,盡可能拖延兩岸“三通”。
  再次,臺灣當局最近提出了進行“攻擊性外交”的主張。據透露,所謂“攻擊性外交”,是臺灣當局企圖在國際上到處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企圖使祖國大陸防不勝防,從而在某個方面出現“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突破。呂秀蓮赴印尼的鬧劇,大概就是臺灣當局“攻擊性外交”的“範例”。近來,臺灣當局又傳出陳水扁明年3月要訪美,也許這是臺灣當局“攻擊性外交”的續篇。另外,陳水扁9月8日召開“三芝會議”,進一步打“民主牌”、“人權牌”,其目的是雙重的:既是為了向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表示意識形態上的“忠誠”,借此希望這些國家支援其“一邊一國”的分裂主張;還想通過建立對大陸“全面性人權”的“觀察與評估制度”,配合西方反華勢力,誣衊、攻擊大陸,遏制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要求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勢頭。以上,也將是陳水扁今後在國際上“走自己路”的一個側重點。
  幾點評論
  陳水扁在繼續推行分裂路線方面凸顯某些側重點,並把它概括成“走自己的路”,其背景是兩岸間的經濟實力對比,越來越向著有利於大陸的方向傾斜;由於兩岸民間經濟關係已越來越密切,臺灣當局對此已越來越難以控制,擔心由此而失去李登輝所説的“臺灣主體性”;美國布希政府雖然繼續大量向臺售武,提高美臺關係水準,卻在同時一再表明不支援“臺獨”;中美在反恐方面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江澤民主席10月間又將在布希的私人農場與布希第三度會談。對此,陳水扁更是憂心忡忡。
  從陳水扁“走自己的路”方面採取的重點措施,可以看出:
  一、它不利於臺灣經濟的發展。兩岸經濟具有互補性,兩岸“三通”,有利於臺灣資本利用大陸便宜的人力、土地資源,降低成本,增加其産品的國際競爭力,並擴大臺灣産品在大陸市場的份額。臺灣與美國、日本簽自由貿易協定,並不能幫助臺灣産品增加國際競爭力,相反還要臺灣當局在WTO框架外對美國的農産品和服務貿易進入臺灣提供更多的優惠。對臺灣來説,與美簽自貿協定,在經濟上是失的多、得的少。至於因為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公投立法迫切”,引起臺灣民心的不安,對臺灣經濟發展帶來的間接損失,更是不言而喻的。
  二、“一邊一國”不可能實現。
  祖國大陸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的現狀是“一個中國,還未統一”,絕不是“一邊一國”。祖國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也決心用一切手段、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也不可能因為到處宣揚“臺灣民主”而被國際社會所接受。美國出於它全球的戰略利益,不願意兩岸統一,但也不願意臺灣分離勢力在法理上公開宣?獨立,而將其拖入中美軍事對抗中;即使是布希政府中以支援臺灣當局著稱的五角大樓某些高級官員,也一再表示不支援“臺獨”。
  因此,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實際上是自説自話,無論從兩岸或國際上來看,都將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三、臺灣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是希望穩定和改善兩岸關係。陳水扁“一邊一國,公投立法迫切”的主張,與臺灣主流民意相背,是向只有8.5%選票的李登輝一手創辦的臺聯黨極端主義靠攏,是向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靠攏。這是一條沒有出路的“路”。
  陳水扁應該懸崖勒馬了!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