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語
時間:2002-10-15 14:58 來源:
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後,兩岸關係將往何處發展,這是人們特別關注的。本期有多篇重點文章,繼續對“一邊一國”論進行深入研究,並分析陳水扁今後的動作及其對兩岸關係未來的影響。
本期刊出的專論指出,陳水扁當政兩年多來,在兩岸關係上推行的路線就是:盡其所能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擺脫與大陸的關係,並在國際上、軍事上創造條件,企圖把海峽兩岸變成“兩國”。專論分析了陳水扁“走自己的路”的重點措施,強調指出了三點:一是陳水扁的做法不利於臺灣的經濟發展;二是“一邊一國”不可能實現;三是臺灣的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希望穩定和改善兩岸關係,陳水扁的主張是與臺灣的主流民意相違背的。本期其他文章也深入分析了陳水扁最近召開的“大溪會議”和“三芝會議”的背景和會議結論,指出了臺灣當局今後在處理臺灣發展問題和兩岸關係上的新動向,對此需要引起重視。
本期的有關文章指出,陳水扁上臺以來,臺灣當局的“立國”之説不絕於耳,包括“柔性立國”、“海洋立國”、“人權立國”等;陳水扁最近主持召開的“三芝會議”所得出的結論,正與臺灣當局的「立國」行動配套;李登輝的“2008年建國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均預示“臺獨”勢力有可能在2008年鋌而走險,甚至悍然宣佈成立“臺灣共和國”。對此,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對於陳水扁提出的“臺灣前途公投”論,有關文章也作了詳盡的分析,根據大量的事實和國際法原則,指出“公投”論於法、於理、於情、於事均無一可通,存有“自找根據、自定前提、自許願景”三大謬誤。文章強調,“民族自決”範圍不適用於臺灣,“住民自決”不符合“國民主權”原理。
臺灣當局為了阻撓臺商到大陸投資,重提“南向”政策,但是,經濟發展本身固有的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本期有關文章,從理論上分析了這個問題,指出:隨著國際分工出現的新動向,臺灣産業需要順利轉型,往內地轉移將是大勢所趨。同時,本刊記者專程到內地的東莞採訪,對臺商在當地投資的情況進行重點報道。理論和事實都説明,臺灣的企業只有和大陸形成互補合作的分工體系,才能在兩岸加入WTO 後,適應新的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使企業發展壯大,形成兩岸經濟雙贏的局面。
9月21日是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連續第三次主辦大型中秋晚會的香港中華文化城董事長曾慶淮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介紹了有關情況,表達了炎黃子孫盼望祖國強大和海峽兩岸骨肉同胞早日團圓的心情。
本期還專訪了前臺灣“立法院長”、現任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梁肅戎,他對目前臺灣島內“泛藍”力量整合情況的觀察以及對年底北高兩市市長選舉的預測,對人深有啟發。
本期還專訪了香港港臺青年交流促進會主席黃英豪。黃英豪主席最近應邀擔任了本刊社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其他委員包括霍震宇、龍子明、姜玉堆、鄧佑才等。社務委員會作為本刊的一個諮詢架構,將通過參與本刊的工作,為兩岸的和平統一齣力。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