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兩岸聚焦〕兩岸關係下一步如何發展?(2002-10)

時間:2002-10-15 14:30   來源:
  在二蔣統治臺灣時期,國民黨堅守“一中”立場,這立場就是在對外關係上與大陸勢不兩立,即所謂的“漢賊不兩立”。那時,尤其在中美建交之後,只要某個國際組織吸收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中華民國”就主動退出;同樣,只要某個國家承認新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就主動宣佈與其斷交。到了李登輝時期,改行“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政策,為了“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能在國際上“拓展生存空間”而不惜花重金推動“務實外交”。“務實外交”的首要目標是“重返聯合國”,從93年開始推動。這與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到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後,陳水扁衝擊聯合國目標的步伐加快。
  李登輝95年在康奈爾大學演説時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有人説我們不可能打破外交上的孤立,但是我們會盡全力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是李登輝利用康大校長羅茲在1994年畢業典禮上講的話。原話是“一個人應該力求務實,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這句話不僅被李登輝奉為信條,也被陳水扁奉為信條。前不久陳水扁有個講話,其中就提到他的這種信念。他説:“有些事情也許在20年前覺得不可能,但是10年前就不同。有些事情現在覺得不可能,誰能保證五年之後,10年之後,它不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意見?”還説“不要小看少數的聲音,只要不放棄,只要堅持到底,也許就是成功的開始”。直到最近,也就是7月7日,陳水扁在訪問非洲“邦交國”馬拉維時還向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等西方媒體表白説:“臺灣一定不會放棄與聯合國的任何努力,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只要不放棄追求夢想,就一定會成功。”還説“雖然臺灣爭取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不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這使得一個個“臺獨”份子就像吸毒者一次次吸入毒品後所激發的一次次情結亢進那樣,在島內掀起諸如“臺灣正名”等一系列以分裂中國為目的的鬧劇,連美國也感到這些人的言論已變得越來越激烈,行動也變得越來越倡狂了。所以才由支援臺灣最賣力的鷹派重量級人物之一的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出面,給這些頭腦過度發脹的“臺獨”份子澆點涼水。他利用5月29日在華盛頓召開通報他赴新加坡出席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東亞安全會議記者會答臺灣記者問的機會,明確表示“美國反對臺灣獨立”。
  眾所週知,陳水扁在“漸進式臺獨”路線上加快步伐,是跟布希政府的兩岸政策向臺灣傾斜分不開的。可是布希政府為什麼在縱容“臺獨”份子兩年之後才開始對“臺獨”問題作如此公開表態呢?這是因為美國不希望在此時因臺灣問題而干擾其反恐這個全球首要目標的戰略部署。這跟美國為避免印巴戰爭、為防止中東局勢惡化等所作的努力原因是一樣的。但美國實行的“一中”,強加的條件多多。如一,“大陸不動武,臺灣不獨立”。即如果大陸在臺灣沒有宣佈獨立的情況下動武,美國就會全力協防臺灣,並不惜動用核彈;反之,如果臺灣在大陸沒有動武的情況下宣佈獨立,那美國就袖手旁觀。這樣的“一中”,可稱之為“一個中國,兩個原則”;如二,美國強調中國的統一必須使用和平方式。這樣的“一中”,可稱之為“一個中國,和平解決”;如三,美國強調臺灣現狀的任何改變須經臺灣人民同意。這樣的“一中”可稱之為“一個中國,島民公決”。由於美國強加的條件傾斜于臺灣、有利於“臺獨”,另外陳水扁也清楚美國對“臺獨”的底線,所以才改變執政前的“急獨”為執政後的“緩獨”,即奉行海內外學者稱之為“漸進式臺獨”的路線。但陳水扁的不“急獨”也是有條件的,他在“520就職演説”中宣佈的“四不一沒有”之前,就附有“只要中共無意對臺動武”這個前提。他以為定了這個前提就會有這樣的如意算盤:如果中共有意對臺動武,那他就有理由宣佈獨立,而且由於中共先動武,他的宣佈獨立就會得到美、日等國的支援。由於有這種如意算盤,兩岸陷入底谷的政治關係就更難回升。不僅難回升,而且由於摩擦點增多,關係還可能變得更嚴峻。例如,臺灣在對外關係上更積極地去提升與“無邦交國”的實質關係,?極力爭取新的“邦交國”,還繼續不斷變著花樣想方設法擠進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間政府組織。又如,臺灣入世後趁機積極地策劃與美國、日本等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此動作的危險性在於它是以拒統為目的。
  2004年臨近,對兩岸情勢極具影響的美國大選、臺灣“大選”、日本首相更疊的結果如何,值得關注。在美國,布希因推進反恐及復蘇經濟等努力得人心,連任的可能性很大;在臺灣,國民黨的一再分裂必然會給陳水扁以連任機會;在日本,人氣很旺的極右勢力的代表人物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當今日本政壇右傾之風勁吹之時很有可能被推上取代支援率已逐漸走低的小泉首相的位置上。如果是這樣,兩岸關係今後的變數就只能向雪上加霜的方向發展。為此,陳水扁已預作準備,如今年臺軍“漢光18”演習電腦模擬戰,就是以2005年臺海大戰為背景設計的。
  臺灣這種離大陸漸行漸遠的趨勢之所以難扭轉,是內因與外因相輔相成、惡性迴圈的結果。內因自是民進黨的“臺獨”在作祟,陳水扁拒絕“一中”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是有目共睹的兩岸政談無法激活的原因。但內因問題也不只是這麼簡單。至於外內,也很複雜。人們一般以為阻礙兩岸統一的最大外因是美國。從美國在世界上的超級地位和作用來看,這句話沒有錯,但不全面。如果從分離意識在臺灣的滋生和蔓延的角度看,日本50年的“皇民化”教育所起的作用一點不比美國差,因為日本是從文化根基上徹底瓦解了一批人對祖國的母子情結。這就是為什麼會發生身為臺灣“副總統”的呂秀蓮,竟敢公開感謝當年日本簽定《馬關條約》的原因。上面提到的石原慎太郎,這個人是什麼話都敢説、什麼事都敢幹、又身居高位的極右翼分子。2000年陳水扁就職典禮,就是他比美國高官更敢去。所以,如果由他取代小泉任首相,日中關係必然大倒退。阻礙中國統一最主要的兩個外因是美國和日本。對日本來講,它需要中東石油,而臺灣恰恰處在日本生命線的關鍵位置上;對美國來講,臺灣處在美國為圍堵中國而建立的西太平洋第一道鎖鏈的關鍵位置上。我們只要重溫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名著《1999年:不戰而勝》、只要重溫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的名言“在蘇聯革命百週年時,要在克里姆林宮隆重召開世界共産主義消亡的慶祝會”,便知美國的意識形態有多強,便知美國是不會在臺灣問題上解開鎖鏈的。如果有這兩個認識,在解決臺灣問題上便不會浪費時間去等待美、日發善心,而會致力於新世紀新思維的創立,使中國統一的老大難問題,在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原則下,兩岸自己協商解決。(作者為天津市臺灣研究會暨政治學學會理事 )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