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楊渡自傳體小説《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首發

時間:2016-01-11 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楊渡自傳體小説《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首發

  應妮 攝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應妮)臺灣作家楊渡的自傳體小説《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8日由三聯書店在北京首發。楊渡以“一百年漂泊——臺灣轉型經驗啟示錄”為題現場演講。

  該書講述一個臺灣農民家族,從晚清到日據時代,再到光復後國民黨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來的真實故事,顯現了臺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尋常農村生民的社會生活史,透視“臺灣經濟奇跡”背後臺灣農村的生活圖景和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困頓與艱辛。

  三聯書店副總編輯舒煒介紹,這本書的大陸版叫《一百年漂泊》,臺灣版叫《水田裏的媽媽》,楊先生在書的後記中也提到,《一百年漂泊》這個題目更符合他的初心,但在臺灣發行的時候,他覺得還是《水田裏的媽媽》這樣的意向更鮮明。我們覺得兩者很難取捨,三聯出版的時候為了大陸讀者考慮,還是用了《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

  他表示,這本書讓人非常感動的是,楊渡重新梳理家族故事的來龍去脈,重新想想自己的父親、母親。希望在座各位有空也想想自己父母的故事,如何講給自己的孩子聽,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傳承。楊先生的筆觸是完全文學化的,非常好看,真正提供了一個畫面感。

  楊渡在演講中説,西方工業化的過程用了400年,臺灣用了30年,而中國大陸更快,我意識到很多東西都消失了。我拿這本書給小孩子看,小孩子説原來你們以前是這樣?因為他成長的時候,很多東西已經完成了,沒有體會到農業向工業轉型過程中人的艱難、生命的艱難。

  急速發展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向“錢”看,很怕自己被遺落在後面,所以每個人都在急速狂奔,很到過去的事情遺忘掉了。無論北京和臺灣,都是這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生命能記住自己的家族,從農村也好、從小鎮也好,從任何一個地方寫自己的改變。

  “我要説記憶對我們這一代人很重要,只有我們這一代可以體會到的從農業到工業到商業的急速轉變導致的快樂和痛苦,我們應該記錄下來,因為下一代出生時,工業已經形成了,再也不知道如何做對比。我是試著從臺灣的角度描寫,因為經過那麼多長的時間,我終於看清臺灣的樣子,我覺得大陸也應該儘快記錄下來,留下一代人的記憶。”

  在回答“如果大陸的青年們想去了解一下臺灣有何建議”時,楊渡建議要到臺北,故宮一定要去,在臺大附近的一些巷弄裏走走;花蓮一定要去,到東海岸過一夜聽聽海,可以聽到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那種壯闊是西海岸沒有的。

  楊渡,臺灣知名詩人、作家。1958年生於臺灣臺中農家,曾任《中時晚報》總主筆、《中國時報》副總主筆等。2008年起,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籌辦過《兩岸漢字藝術節》,籌辦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舉辦兩岸大學生書法交流展等十余項兩岸文化活動。(完)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