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忽悠”“山寨”“520”等詞語翻譯難倒外國漢學家

時間:2016-08-22 08:3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8月19日專電(劉碩、張丹)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國漢學家開始聚焦中國文學作品的外文翻譯。由於漢語博大精深,並且新詞語新概念不斷涌現,讓漢學家們在翻譯作品時感到煎熬。在長春參加第四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的外國漢學家們對此紛紛吐槽。

  西方國家譯者在翻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人名和地名時普遍採用中國的中文拼音。然而這樣翻譯到底好不好,成了西班牙漢學家達西安娜菲薩克一直思考的問題。如莫言《紅高粱》裏的余佔鰲和戴鳳蓮,兩個人物的名字都有中國傳統神話意義。余佔鰲被翻譯成Zhan’aoYu,戴鳳蓮被譯為FenglianDai,就失去了原有的韻味。

  除了人名、地名外,一些中文專有名詞也讓漢學家、翻譯家們犯難。瑞典漢學家伊愛娃説,中醫成分的翻譯是漢語翻譯裏最難的地方之一。“有的植物、動物或魚類只在中國或亞洲存在,運氣好的時候能找到它的拉丁語名字,但仍然有可能沒有一個合適的目標語言詞語。”

  日益豐富的漢語語匯也讓一些漢學家傷透了腦筋。韓國漢學家金泰成表示,當代漢語的擴展變化也造成翻譯的困境,比如“忽悠”“山寨”等詞語如不加註釋就不容易翻譯。

  面對中國文學作品中出現的“520(我愛你)”“065(原諒我)”“847(別生氣)”等由數字代替文字,以及“BB(寶貝)”“BT(變態)”等由英文字母代替漢語詞語的表達方式,如果不加入註釋就很難準確翻譯,但加了註釋又會讓作品顯得零碎,這讓漢學家們感到很為難。

  此外,一些漢語裏的笑話和語言遊戲都給外國漢學家和翻譯家們帶來了困擾,如何準確翻譯其中的幽默意味甚至一些帶有地方特色的調侃話語,目前仍缺乏好的方法。

  不過,面對這些困境,漢學家們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在人名、地名翻譯問題上,達西安娜菲薩克認為,漢學家、翻譯家都必須重新評估並認真考慮中文拼音在人名、地名翻譯中的局限性問題,以準確傳達作者意圖為宗旨,出色完成文學翻譯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推進中國文學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認知度及欣賞度。

  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漢語語匯,金泰成等漢學家認為,翻譯者可以採用的唯一的辦法是儘量接觸新生或變化的語言表現,保持與語言變化的同步性。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