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由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學術商務與學術中國”出版座談會29日在包頭的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舉行。
今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到的柏拉圖《理想國》、亞裏士多德《政治學》等17本著作,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全部收錄。不僅如此,習總書記提到的大多數思想家、學派等有關的圖書,商務印書館都有出版。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張寶成援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江藍生的一段話,“輕視文化,一個民族就沒了靈魂,忽略學術,我們就斷了精神的根,也就不會有尊嚴和長久的發展。”
他説,現在有一種社會現象,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太喜歡看商務印書館比較拗口的著作,實際上這是一種可怕的事情,因為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來一部分年輕人缺少一種學術的精神,缺少了一種對學術研究的思考,所以年輕人應該多發揮這樣一種去探索、能夠給人類啟迪的精神和意志。
對於中國學術建設提升和大眾文化生活之間的關聯,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淩教授直言,隨著知識含量和邊界越來越廣闊,當今世界沒有人能把幾個學科通吃,更不可能像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學者,什麼都可以發表一番言論。對於普通讀者,根據個人興趣了解一些學科的外延知識就可以了。
他以古羅馬史、古希臘史為例,這種專業領域起碼得懂得古希臘語,門檻很高。但是普通讀者只要在週邊多看幾本古希臘的歷史文化非專業性書籍就可以了。這對個人有什麼意義呢?最起碼擴大了你的知識邊界。面對現實問題是,你可以從擴大的知識領域裏列舉中更多範例和比較對象,這樣你對問題的理解就會多一個角度,也就多一個角度的答案。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陳小文表示,新時代的出版人要出版傳世之作,順應時代之需。僅有“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不夠的,商務印書館一直致力於出版一套能夠體現中國本土百多年來學術積累、文明思想的叢書。過去的百年是中國轉型的關鍵時期,學術轉型體現出的是社會的大轉型。
他介紹,“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不少著作都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認識傳統中國,如何建構現代社會。2010年起陸續推出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現已出版205種。“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是首套系統梳理中華學術百年發展脈絡的大型叢書,收錄上自晚清下至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海外華人學者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體兼及自然科學,涵蓋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通過出版百年積累的學術經典,我們希望能夠重新返回到那個中西文化碰撞的現場,去探究數代學人在潮流激蕩中的所思所想,其中必然閃耀著屬於中華文化的獨特光芒。(完)